[明朝]科学发展观_作者:青律(137)

2018-05-26 青律 爽文 甜宠文

  2、公交车。公交车的根本目的在于推动商业经济的发展,根本就不是为了赚钱。算是社会福利的开端。

  如果能带动整个北京城的GDP发展,那有钱坐车的百姓也会越来越多。

  3、明后天的更新都会超好看,如果我有空就日个万哈,毕竟又是一个小高潮了。

  第36章

  其实寻常人, 可能也就在春运的时候,才能无比真实的感受到什么是几万人。

  从上地铁起, 到车站前的安检, 几乎连脚都塞不进去。

  到处都是汗臭味和呼吸声, 让人颇有种求生逃跑的冲动。

  但是此刻,虞璁和几位将领站在高台上, 看着一列列的骑兵步兵接连跟随号令前往演练场,心里的感情非常复杂。

  本身这个时代地价不贵, 演武场也特意选了这种可以容纳几万人的大地方,当无数的队列纷纷到位时,台下只见人头攒动。

  他视力极好,看得见其中无数人穿着破衣烂袄, 还看得见他们浑身脏垢, 怕是许久都没有洗过澡了。

  明代的士兵条件之差,地位之低,简直超出想象。

  几个大臣已经浑身都跟进了跳蚤似的, 就盼着皇上少生些事端来。

  这禁卫军虚报空饷的事情,还有肉眼都能看出来的凋败残破,那每一桩都够自己全家砍十个脑袋的。

  可是人在官场, 当真是身不由己啊。

  “实际有多少人?”皇上淡淡开口道。

  “七万八千余。”李尚书如实道。

  这个时候还想瞒,根本瞒不住了。

  “饷银实际耗费多少?”

  几个大臣又面面相觑, 谁都不敢开这个口。

  “每年总支军费,约两百三十万两。京畿卫军每人每年十五两,每年支出八十五万两以上。”

  李世勋知道, 皇上明慧至此,怎么可能看不出这其中的弯弯绕绕。

  他一句话说完,直接撩袍跪下,不敢再出半声。

  其他几个都督见李尚书都跪了,忙跪下来跟着告罪。

  那些士兵们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麻木的跟随着号令,继续集结整合。

  年轻的帝王沉默了许久,任由他们跪着。

  陆炳站在他的身侧,也一言不发。

  其实这些事情,都是可以连起来的。

  明朝的军队制度,是世兵卫所制。

  当年太祖爷爷在位的时候,官军有一百二十万人有余。

  按照老祖宗的设想,他们不仅可以免除各种差役,还能闲时屯田耕种。

  在当时那个大环境里,这样的军事集团完全可以自给自足,没有任何的压力。

  坏就坏在自己那一串串兔子般能生的亲戚里。

  他们肆意的搜刮田产,以至于普通百姓都无田可种。

  有的藩王哪怕人被拘在府里,手也能伸到湖广两省,肆意的吞并大量的良田。

  在这种实际情况下,屯田制名存实亡。

  那些原本应该去耕种的士兵,如今跟奴仆一样任由高层使唤劳役,待遇之惨不亚于奴隶。

  如今最可怕的不是这个,而是逃兵。

  现在鞑靼还没有进攻,全国就已经有几十万的逃兵,看管他们的军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等着人跑了去贪了他们的饷银。

  唐朝崇文尚武,只有前六等的富人才有资格参军,这挂钩的就是荣誉制度。

  元朝时不仅供应米粮,政府还承担马匹、兵器等开支,赋役方面一度厚待减免,这挂钩的是生活补贴。

  明朝和唐朝一样,到最后都毁在了激烈的土地兼并里。

  这意味着不但要改好土地制度,解决藩王之乱,还要待这些都基本平定以后,再研究怎么改这个军队的待遇和各方面问题。

  眼下其他的军队他有心无力,但至少京城的禁卫军,要握紧在手里。

  如果有声望系统的话,现在的藩王因为都在忙着肆意搜刮金银财宝,对他的好感暂时在尊敬及以上。

  可朝廷里的无数文官,可能对自己已经降低到中立甚至仇恨了。

  眼下第一重要的事情,不是提防藩王们的异心,而是朝中的叛逆。

  当初他拜托杨一清和王守仁帮自己研究赋役的减免,可这事一拖就拖到了如今六月。

  不是杨王两位大人无才无能,虞璁自己心里明白,若是赋役减免了,朝廷里的那些大人还从何处贪墨?

  一条鞭制度起码还有役银,还可以有东西染指。可是徭役一除,就减少了隐形收入,还可能增加政府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