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科学发展观_作者:青律(205)

2018-05-26 青律 爽文 甜宠文

  明年,明年的一月之后。

  一切都将开始了。

  等唐顺之走后, 虞璁多了个心眼,让鹤奴把嘉靖八年的进士名册找来。

  如今的鹤奴得到了全衙门内外的钥匙, 等同于皇帝的亲使随时调遣资料,当真是皇权被升高到极点的一个象征。

  这嘉靖八年的进士,都有些什么人物?

  虞璁在烛灯下眯着眼翻了一会儿, 越看越不对劲。

  有两个非常——非常熟悉的名字。

  曾铣和杨博。

  这两个人,居然和唐顺之都是今年中举的!

  曾铣是什么人,历史中夏言被杀的内幕,就是向嘉靖帝劝谏夺回河套,而当时夏言被怀疑的直接原因,就是因为曾铣作为总督,与他交往过密。

  这是个无辜到极点的重臣,文韬武略不输凡人,同时在西北尽忠职守,却被奸人所害。

  一想到曾铣最后的结果,虞璁就想把仇鸾那个草包给杖毙掉。

  而杨博……

  虞璁想了许久,心想这手头的好牌太多,该怎么打啊。

  严世藩私下里,曾经跟他爹严嵩说过这么一番话。

  “天下才、惟己与陆炳、杨博为三。”

  当今世上,只有三大才子,足以敬畏。

  第一,是皇帝的亲信陆炳。懂谋略,识人心,格局城府深厚,且决断无豫。

  第二,是他自己,文藻才华京城无双,更懂的揣测圣意。

  第三,就是这杨博。

  历史中的杨博,被兼封太师和太傅,两次击退蒙古的进攻,如同西北的守护神般镇守一方,还在巡抚甘肃时,兴屯田、修水渠、筑屯堡,使百姓安居乐业,境内一片海晏河清。

  现在的问题是,好牌太多,但都是初阶水平。

  杨博和曾铣都是正德四年前后出生,换句话说,跟俺答现在是一个年纪,都二十出头。

  虞璁深思熟虑之后,想了个主意。

  现在由于政府开始全效率投入运转,而且早朝顺利被废,开会的频率越来越多。

  乾钧堂那边虽然有专人排表,但是会议需求已经有些难以满足。

  另外,现在有大量的青年才俊需要聚在一起交流思想,互相进修。

  那么,就刚好需要一个类似人民大会堂的存在,正式的供开会、交流使用。

  虞鹤被叫进殿里,见皇上冥思苦想许久,小心问道:“陛下可是又需要地图了?”

  “确实,”虞璁顿了下,问道:“我想找个地方,要靠中间,方便聚集,同时地方宽敞,可以建很大的礼堂——你觉得哪里合适?”

  由于他毕竟是个皇帝,公务繁忙又难以脱身,对京城的认知无非是紫禁城、金水桥外的七部、京郊的云禄集。

  虞鹤想了想道:“还真有这么个地方。”

  “哪里?不会是西城吧……那里拆迁什么的很麻烦,我觉得不合适。”

  “不,是内市。”虞鹤认真道:“因为云禄集如今越做越大,内市反而消减了许多——大部分商人在云禄集旁边有了仓库和住处,谁还会来城里呢?”

  “内市?”虞璁愣了下,纳闷道:“我怎么没听说过内市在哪?”

  原来这皇城之内,禁城之外,专门有一片市场。

  按照《会典》里的规矩,这里每月初四都会开市一天,买卖之物相当丰富。如刀枪弓箭这样的违禁品,也会公然在内市中陈列出来,以供人交易。

  “每个月只开一天?”虞璁想了想道:“武器防具还是要管制,不过这个内市可以移到京郊去。”

  这个时候,就要把经部尚书王守仁同志叫来了。

  王阳明上次听说徐阶去乾清宫里吃肥羊尾了,心里痒痒的慌。

  他这次一瞅见来叫自己的小厮不是趁着饭点来的,只微微叹息了一声,又抖擞了精神,快步去了乾清宫。

  这人越活越年轻,无非是有盼头。

  杨一清也好,他也好,都盼着国家能一雪前耻,重回太平盛世。

  虽然膝下的孩子还很小,但他的心思全都寄托在国家要事上,如今不仅腿脚利索了许多,连身体也一天比一天康健了。

  “王阳明来了,”虞璁笑道:“快坐,朕想问问你,这云禄集的事情。”

  待王守仁行礼坐定,大致听了听前因后果,又思忖了一番才开了口。

  “这北平,地饶黍谷骡马果瓜之利。不仅器具充栋,珍玩盈箱,甚至不乏昆玉、琼珠、滇金、越翠。”王守仁顿了一下,解释道:“因此,南北舟车并聚于此,远方异域之人也云集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