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科学发展观_作者:青律(21)

2018-05-26 青律 爽文 甜宠文

  ——天朝上国也要治理屎尿屁才可以!

  虞璁虽然觉得自己也够窝囊的,头一次出宫巡访就给熏得回去了,但不管怎样,工部又多了些事情做。

  皇帝回宫之后,径自去沐浴焚香,还示意陆炳也自行去洗洗再回来。

  锦衣卫松了口气,匆匆离开,用最快的速度换衣服收拾干净了,又候在厢房里,等皇上随时调遣。

  虞璁慢条斯理的用了些瓜果点心,总算是缓过来了,才又开始琢磨刚才的事儿。

  这北京,之所以烂成这样,也不能完全怪城市发展太差。

  毕竟这个首都,也是中途换的。

  明朝至今都是两京制,所有的好东西和繁华都留给了南京,朱棣后来以藩王的身份抢了位置,又担心原封地北京被鞑子侵吞,才又迁都过去。

  想到这儿,虞璁突然想起来了一个人。

  上次开会的时候,他依稀记得,那个对改革扶手称快,频频点头的长胡子大叔,是工部尚书赵璜。

  “黄锦——宣赵尚书觐见。”

  黄公公颠儿颠儿的过来,小心道:“陛下,是哪一位赵尚书?”

  “工部那位,叫他快点儿。”

  趁着宣召的功夫,虞璁又叫来了头发还湿漉漉的陆炳,瞥了眼他紧绷的姿态,噗嗤一声笑道:“头发没擦干就跑来了?”

  陆炳轻轻嗯了一声,眼睛依旧看着地面。

  “去替我把京城的地图拿来。”

  黑犬般的男人略一点头,便匆匆退下。

  赵璜还在工部那加班加点的商讨着工程的事情,一听皇上有请,立马就精神了。

  他原本就是个志向抱负都颇为远大的人儿。当初朱厚照当皇帝那阵子,刘瑾作为一个太监谗言弄权、只手遮天,几乎文武百官见着他都只敢颤颤巍巍的陪个笑,这汉子说瞧不起他就瞧不起他,压根不把这大公公放在眼里。

  当初那顺天府丞的位置,就直接给刘瑾给薅了下来,人也赶出了京城。

  后来,赵璜在刘瑾被杀以后不仅复了官,等改朝换代以后,还顺风顺水的坐上工部尚书的位置,也算是命大了。

  赵璜惦记着皇上之前说的种种事情,恨不得用跑的去了乾清宫里,一走进去,发现皇上在慢条斯理地吃葡萄。

  “爱卿免礼平身。”虞璁放下葡萄,示意赐座。

  “朕问你,如今这北京城中的排水管道,是怎么个设计法?”

  “这个……”赵璜愣了下,还是很快地回答道:“设有明沟暗沟,足以排水。”

  哦,难怪。

  虞璁脑子转的飞快,搞清楚了这是怎么回事。

  古代也没有市容和文明城市评比这种概念,所有的排水系统都是针对洪涝灾害设计的。

  像河北又或者湖北,这种临着黄河长江的地方,自然有陶管地下水道之类的设计,但是北京城也就刮刮沙尘暴,一年能下十几场雨都不错了,还真没这个需求。

  所以居民们再怎么瞎折腾,官府也是放任自流。

  “‘土厚水深,居之不疾,有汾浍以流其恶’,赵大人还记得,是哪里的话么?”

  赵璜思索了一会儿,不确定道:“似乎是……左传里的。”

  “这城市之中,如果污秽堆积,容易滋生病患。”虞璁耐心地解释道:“赵大人想必也清楚,这京城里如今是个什么情况。”

  可能王工相侯的住宿条件会稍微好点,可就平民区那块,如果依旧这样浊臭不堪,爆发疟疾之类的事儿也是分分钟的事情。

  “臣——臣知罪!”赵璜没想到皇上会知道京中的情况,诚惶诚恐的下跪告罪道:“臣等一直在着力治理南北水患,未曾顾及京中!”

  虞璁沉默了一会,才再次问道:“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赵璜缓缓地抬起头,为难道:“工部虽分设三部,但也有应接不暇的时刻。”

  “这是因为,能真正为工部效力的人,实在太少了。”虞璁沉静道。

  “所有的士子,读书都是靠背诵四书五经,在中举之前,都两眼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他看着这正值壮年的工部尚书,语气平缓:“国子监虽说培养着人才,但他们只会做道德文章、礼仪之论,真正懂治水之学、工程之艺的,少之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