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科学发展观_作者:青律(219)

2018-05-26 青律 爽文 甜宠文

  只要朝廷不贪,百姓就多一条活路,福泽便又绵长了不知道多少年。

  虞璁听到这话,就感觉被两个老头儿喂了颗定心丹一样,总算把气喘匀了些。

  “那么,依两位大人所见,如今若想要调整改革此事,又应当如何?”

  王守仁看了眼那平静如初的戚灵,不紧不慢道:“戚大使所言不假,当今需要调控金银流入,不仅是钱币通行之改革,更应该规范金银流通,不可扼杀亦不可放纵。”

  虞璁略点了点头,心想中央银行确实要成立一个,不仅要调整嘉靖通宝的铸币流通数量,还要用这件事带动全国的商品和货币流通。

  之所以杨一清和王守仁敢做这么多,在于他们清晰的发现了一个问题。

  当今圣上与从前那几位最不同的地方在于,他几乎没有私心。

  -2-

  皇帝既是一国之主,又是一国之君。

  过去有好几位万岁爷都横取豪夺,无非是为了让自己过得更骄奢淫逸而已。

  可是当今陛下虽然闲情雅致不少,却没有真正意义上为自己而掠夺什么。

  他掌权专制也好、杀逆屠反也好,其实都是为了国家的安定和繁荣。

  两个老狐狸把一切都看的清清楚楚,又知道皇上肯定会护着自己,才放心大胆的改了税制,一方面回收白银,一方面给百姓们减压。

  这些事情若是放到正德年间,那恐怕想都不敢想。

  这建立银行的事情还只是一个构想,具体怎么做要从长计议。

  皇帝思索了半天,瞥了眼都写完一整个小本本的小官,又开口道:“朕从前看圣贤书里,有句话叫‘藏富于民’,两位大人可否为朕讲讲?”

  “万岁,《周易》的益卦曾言,‘上益下,民说无疆’。”杨一清诚恳道:“如今陛下虽然无知觉,所作所为已行如此言,亦如《尚书》中的裕民而惠民之论。”

  “可朕觉得,不对劲。”虞璁垂眸道:“这几年还归土地,减轻税赋,钱……也未必能回到百姓们的手里吧。”

  这并不是他想通了什么,而是一种隐约的预感。

  哪怕自己是个土生土长的皇帝,从小就接触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他也未必能理出一个头绪来。

  因为与朝廷有关的事情,实在是太繁多了。

  如果什么都要管,那就可能会发现自己对这个皇朝,很大层面上都一无所知。

  这个时候,实地考察和调研才显得格外重要。

  “万岁。”王守仁想了许久,决定冒着掉脑袋的风险,来说句大实话:“确实如此。”

  他想一句说一句,可在场的所有人,都觉得冷汗涔涔,而步步惊心。

  王老爷子说的事情,很简单,却也很致命。

  那就是当朝所有的政府采购,都必须经过文官集团的利益过滤。

  某种情况下,这导致了国家无法还富于民。

  所有要采购的东西,以及政府的工程,都要经过官商勾结的这一层,最后导致价高质次。

  虞璁听着他的肺腑之言,只觉得心都凉透了。

  这个现象,确实很常见,看起来也很正常。

  但是在根本上,这回导致中央硬通货的使用效率——更令购买力向特权官商阶层集中!

  这简直是在自断双臂!

  什么还富于民,什么藏富于民,说到底,就是发展生产力和购买力!

  广大百姓的生产力和购买力,是相辅相成又构成经济的核心关键!

  如今这样由文官集团把持采购和工程,所有的金钱往来都要被他们筛下一层血皮肥肉,哪里还剩什么!

  难怪由赵璜亲自主持的大学建设遭到那么多文官的弹劾与攻击!

  不就是捞不到好处,眼红的紧!

  皇帝依旧坐在那里,一言不发。

  可所有人都感觉得到,他的身上,突然就开始散出无形的杀气。

  哪怕是现代,都有许多腐儒般的人物觉得反贪不可能,反腐是妄想。

  他们习惯了污浊,便嘲讽那些渴望光明的人物。

  可是——

  可是如今,君权在手,军权在手,还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那时李自成抄掠北京,平民饿死遍野,官兵无晌养家,就连崇祯皇帝都穿着破龙袍。

  可单是北京官宦家中,就直接抄下了三千七百万两!

  这样一看,区区一个冥思库,才吞了冰山一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