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百姓们闲着归闲着,又发现新东西出来。
先是赵员外家的二儿子在工部呆了许久,回来悄悄说了个大消息。
虽然这员外郎家的公子千叮咛万嘱咐不能外传,但这消息跟长了飞毛腿似的,一夜之间就在街坊小巷传遍了。
听说皇上要在城郊建一个商区,传供老百姓往来交易!
“怎么可能?”见多识广的卖白菜的王大娘不屑道:“皇上怎么可能操心我们小摊贩的事情,再说了,南郊那么远,等我提着货赶过去,白菜都烂了。”
“这赵公子尽说些屁话,”说书人嗑着瓜子懒散道:“皇上要是真肯掏钱做这种事,我用脸给他赵公子洗屁股!”
话虽如此,可但凡走动活络的人都能发现,就在宫城之外,一栋新的大楼正在一天天的建成。
这栋楼与旁的五角塔楼不同,形状颇为怪异。
它的门设计的极大,像是生怕有人挤坏门栏似的。
整体的形状又如同一个扁扁的月饼,两遍的环形都设计的弧度极大,如果站在里头说话,恐怕会有高声的回音。
——这是哪个大官建的宅子?形状也太奇葩了些吧?
随着这大殿从筑基到添砖一天天的建成,在不远处围观的百姓们越来越多。
他们叽叽喳喳的相互议论,谁都猜不出这敢在皇城宫门旁建大殿的人,是个多厉害的货色。
有些胆大的二流子竟凑上前去,嬉皮笑脸的问一旁监工的官差,这大殿是用来干嘛的。
没想到官老爷竟没有赶人,相当正经的解释,这是将来给百姓们进出,用来听宫里政令和讯息的。
二流子愣了半天,抬头看了眼太阳是不是从西边出来了。
啥玩意儿啊,还能这么整?
这附近的工人和官差,全都听了上头的吩咐,只要有人问房子是做什么的,就一五一十的讲给他们听。
京城里游手好闲的人本来就多,如今知道这消息,都趁着新鲜劲到处谈。
宫门紧闭的紫禁城,原本对于他们而言,都是神秘而又禁忌的存在。
如果没法子考个功名进去做官,恐怕一辈子都无从接触。
如今这紫禁城竟给自己安了一张嘴,让所有老百姓都能自由的进出听听。
——多新鲜啊!
赵璁换了常服,又拉着他家锦衣卫出宫看了两次。
这知声堂虽然听起来像资生堂,总有种卖药的诡异感,修建的速度相当的快,好像还有两个月就可以完工了。
那边的大市场虽然不是什么大工程,只要把围墙酒楼建好,其他的东西都相当好办,大概也要三个月。
至于环绕京城的公交车——八辆宫车都在制造中,只要一个月便可以涂绘彩纹,开始试运行了。
虞璁出宫巡视的相当满意,心想这宫外的粑粑味儿也终于清减了不少,房子也修成了歌剧院一样的模式,虽然没有麦克风,但新闻发言人也肯定能让大伙儿都听清楚。
陆炳也换了绛青色长袍,悄无声息的站在他的身边,不动声色的观察附近的一切风吹草动。
皇上又变成了小时候的性子,爱说爱笑,还总是到处蹦跶。
他作为锦衣卫,只好全力陪侍在他的身侧,不让任何贼子靠近。
“陆炳,你听说过便宜坊么?”皇上看着房子旁的木头架子,突然开口道。
“便宜坊,就是那家永乐年间开到现在的烤鸭店?”陆炳愣了下,心想这皇上一天天都是听谁说了这么多零碎的东西:“皇上想过去看看?”
虞璁一愣,心想这烤鸭店原来历史这么久啊,搞不好成立年岁比自家祖宗出生都早诶。
皇帝眯眼一笑,揪着陆大人的袖子就走。
“吃烤鸭去!”
第14章
这京中真正繁华的街市,也就那么两三条。
但相比之下,无论是车道的修缮,沿街商铺的装潢,都比自己第一次出宫见着的寒酸情况要好许多。
真实的大明朝,虽然比不上电视剧里的华丽大气,但也有自己的风味在其中。
直到陆炳略有些不习惯的轻咳一声,皇帝才意识到这栋酒楼,就是之前自己心心念念的便宜坊。
从前去北京出差的时候,他也去那吃过一次。
大理石地板,空调气球和假模假样的中国结,就连木头椅子也透着股不中不西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