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科学发展观_作者:青律(450)

2018-05-26 青律 爽文 甜宠文

  正因如此,现在虞璁有大把的时间和精力,来集中对付朝鲜和南京的问题。

  整个朝鲜内部,一共有两股势力。

  一个叫勋旧派,一个叫士林派。

  士林派之前被暴君压制,但是中宗想要利用他们进行与老贵族的对抗,于是重用以赵光祖为首的儒生,推行种种革新措施。

  而这些革新措施,都颇有点效仿明朝的意思。

  土地改革、均田制、官职调整等等,走的是老大哥的蜕变路线。

  这个情况,和虞璁这边确实有点像。

  但问题在于,两者之间,有本质的不同。

  首先明朝那边有完整的现代理念和理论支持,并且予以了桑基湖塘、台田制度等种种,在生产力高速推动的情况下进行改革。

  再者,也是非常根本性的问题在于,嘉靖朝的势力还没有到根深蒂固的程度。

  虞璁还没有来这里,少年嘉靖就直接把鳌拜级别的老臣杨廷和给逐了出去,连带着把新俊杨慎也赶去了西南,直接瓦解了旧有的阁臣势力。

  锦衣卫被重用,同时铁血政策和违逆即杀的态度,也是至关重要的。

  十五岁的朱厚熜虽然没有后台没有辅助,连父母都没办法给予任何参考意见,可他愣是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肃清了从前已经根深蒂固的老派势力,大刀阔斧的清除叛逆,同时扶植了以张孚敬为代表的初代新势力。

  相比之下,这位中宗就懦弱了许多。

  有时候相比能力之高低,杀伐决断更能够决定事态的走向。

  由于赵光祖的新政推行过急,加之中宗并不能控制住勋旧派,以至于在正德十四年,也就是赵光祖回乡之时,勋旧派发动了政变,直接以‘反逆’的罪名肃清士林派,而赵光祖在回乡之后也被赐毒而死。

  更为荒谬的是,由于中宗的原配慎氏的父亲反对勋旧派的暴行,这些老臣直接逼迫中宗将慎氏赶出宫外,王后终生不得相见。

  而群臣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大量的将自己宗室中的女子送入后宫,进一步加剧了内外的分裂——因此而灼鼠之变,恶名远扬。

  简单来说,中宗不适合当皇帝。

  类似的复杂情况发展了许多,但无论是明代先前的哪一个帝王,几乎都懂制衡之道。

  东厂的发展虽然造成了宦官专权的局面,但整体上一度压制了文官的专横跋扈,给大明朝多续了几百年。

  魏忠贤王振之流的上位,跟皇帝的糊涂和脑抽有关,老祖宗们机关算尽,没算到自己的后人会被教养的如此懵懂无知。

  如今的朝鲜像个病入膏肓的重症患者,无论内外朝廷都腐败堕落,基本无药可医了。

  虞璁不动声色的调兵修路,就是为了直接过去清算。

  这个国家,本身不用征服——直接搞定那些乱七八糟的文臣就够了。

  现在他们君权旁落,又不堪女真族的频繁骚扰,大明朝只要照着这病人的心口来上一脚,基本上问题不大。

  严世藩在拒绝给予医官扶助以后,恐怕瘟疫还是会传至京城,正好方便未来一把火烧了那皇城,建立一个全新的衙门,安排都督和统领们过去镇守。

  想到这里,皇帝突然有个大胆的主意。

  “黄公公,把胡宗宪跟毛伯温叫来。”

  上次越南那边得了消息之后,直接把簿子送了过来,基本上算是再次效忠,可以放在一边不管了。

  那这样就不用按照原来的历史剧本把毛伯温放过去,而是让这位老臣过去出个差。

  论能力实力,他都不差。

  胡宗宪在过去的一年里,陆续的递交了多个与倭寇之乱相关的报告,皆是结合东南地势和自己从前几年的见闻,写的也颇为周详。

  现在眼看着第二支船队也快要出厂,倭寇之乱随着海事防御的加强逐渐平息,完全可以把他放去跟毛大人历练一番。

  “军英阁那边什么情况?”

  毛伯温许久没有来过乾清殿,只作揖道:“回禀陛下,军英阁已经结束了前期的所有资料整理和修书项目,开始做战备分析和情报搜集。”

  虽然虞璁给的指导和思路并不算多,但对于古代来讲,也非常醍醐灌顶了。

  “你们两人从今日起,开始着手研究朝鲜那边的地图和军备情况。”虞璁简略道:“大概今年下半年出军,最好震慑为主,强攻为辅,直接拿下他们的宫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