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科学发展观_作者:青律(468)

2018-05-26 青律 爽文 甜宠文

  毛伯温跟在他的身后,面露惊异之色:“可是万岁爷之前不是说,要在这里设立都督太守之职吗。”

  “是,”严世藩并没有回身看他:“旧的衙门一律不保留,所有和‘王族’相关的东西,贵重的可以自行处理,又或者移交送军,回头作为斩获献给陛下。”

  “其他的王室规制之物,一律焚毁!”

  他要的,就是直接把李氏在此城的种种痕迹全部抹去,至于那刚兴起几十年的什么新的语言,任何敢再用此语的,也一并抹去。

  从今往后,再无朝鲜,只有大明之省!

  走出宫城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怔了一下。

  在短短时间内,混乱就已经被平定了到了相当不错的程度。

  在他们初进城之时,这里还是四处有人趁乱劫掠,妇孺瑟缩于房舍之中,街边满是行丐又或者乱民官匪。

  能够震慑他们如此的,只有明军。

  明军身着玄甲,标幅用最鲜明的正红丹砂写了八字,随着军队推进之时左右两侧高举,让这满城的人都仿佛看到了希望。

  ——镇平恶乱,救扶百姓!

  ——重振长安,唯我大明!

  百姓们没有反应,就是最好的反应。

  没有人上前阻拦,他们知道这些人来自那个传说中的宗主国,也知道他们并不支持李氏王族的统治。

  已经没有人关心现在谁要做皇帝了——能够让他们活下来的人,就是那个赢的人。

  胡宗宪虽然说没有领军的经验,在严世藩他们去宫城里抓人的时候,也直接吩咐开设八处放粮放药之处。

  药庐同粥庐在短短时间内搭建起来,所有的流匪都不敢冒犯如此训练有素的军队,早就如老鼠般忙不迭的躲到了角落里。

  药不是包治百病的药,但能够防疫祛邪。

  粥不是喝了就饱的粥,但足够能把许多奄奄一息的人从昏死中救过来。

  人们奇异的发现,这些官老爷们,好像不是为了抢钱过来的。

  这个东西,在现代人眼里是稀松平常的。

  可是实际上,哪怕是到了二零一八年,有如此作风纪律的,也只有中国人的军队。

  三项注意八大纪律,绝不伤害百姓,绝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虞璁深知军纪的重要,在几年前就开始不断提高军饷同时严明纪律。

  哪怕千里迢迢跋山涉水而来,他们也不会强占房舍睡个好觉,也不会抢任何人家的猪狗牲畜打个牙祭。

  这个全新的认知,几乎让汉阳城的百姓们为之惊讶。

  大家一边胆战心惊的领药领粥,一边小心翼翼的观察这支沉默的军队,还有那鲜明的标语。

  少数人已经不认识汉字了,也有人压低声音告诉他们这其中的意思。

  于此同时,三四十人动作极其麻利的找了块空地,开始搭建台子。

  百姓们不敢靠近这军队,却也都远远观望着,只在这短暂的平静里赶紧喘息一口空气。

  谁知道未来又会发生什么?

  令人出乎意料的是,这戏台般的台子搭起来之后,竟然不是为了当中刑决砍头的。

  有个看起来很年轻的官员站在上面,拿着喇叭,开始对着这看似空无一人的城市宣读入城书。

  胡宗宪本身就是寻仙考文试第一的成绩入京的,写起文章来也是恣意通畅,既能够表意清楚通俗易懂,又能够把各种复杂的思想和见解都串联在一起。

  他这一封文书只有五分钟之长,但是表达的信息足够清楚了。

  第一,你们的李氏王族辱佛叛道、目无明朝,在上任之后有诸多妖孽之象。

  第二,正义的明军已经前来,把这些祸乱百姓的王族和世家大族全部抓获了。

  第三,明日巳时,我军会当众拆毁焚烧此宫城,再立衙门重新管制东韩省,从此只有父母官逢届换任,再无所谓王族之说。

  胡宗宪这边等着严世藩,每过一个时辰就上台子朗诵一遍,越背越说的清晰明了。

  与此同时,粥庐药庐渐渐排起了长队,越来越多的人敢从藏身之处里慢慢走出来,接触这个新的降临者。

  严世藩带着人把所有衙门都抄了一遍,正欲回宫城检查结果,就听见了找到传国玉玺的捷报。

  原来士林派在弑君之后,混乱中把那玉玺掠走,藏在了某个士大夫宅邸的井中。

  勋贵派集结军队在京城四处杀戮,就是为了找到这个一方玉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