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科学发展观_作者:青律(51)

2018-05-26 青律 爽文 甜宠文

  不然绝对会误会的吧……

  虞璁松了口气,虽然每响一声心里就抖一下,但也终于缓缓松开了陆炳的衣服,强行咳了一声,佯装无事的双手揣袖看天空。

  金银光芒碎裂后再度弥漫,还有或红或蓝的烟火如昙花般瞬间绽开,在几秒内又消散不见。

  有的时候还会出现尖哨般的声音,呼啸着扶摇而上,在迸发时明艳的光芒聚做一团,如绣球花般迎风摇曳。

  烂漫的色彩铺满了整个穹幕,弯月高挂天上,星辰清澈明亮。

  虞璁愣了下,忽然意识到,这是自己第一次凝视古代的星空。

  空气一直都清新干净,也没有任何雾霭的遮挡。

  整片夜幕都明净的如同暴雪过后,繁星铺天盖地的洒在天际,在烟花的映衬下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真好看啊。

  如果自己是个诗人,这时候肯定兴致大发,得当场吟诵几句。

  虞璁望着星夜与烟花憋了半天,脑子里全是刘德华唱的恭喜你发财,一挥袖子道:“下楼吃饺子去!”

  诗什么诗,哪有鲅鱼饺子配大蒜来的实在!

  除夕一睡便是元旦,虽然按照这现代的节律,大过年的总得休息两三天,但皇上还是天蒙蒙亮时便被唤醒,又开始新一轮的忙碌。

  当初太祖朱元璋登基之后,体恤着这大臣们无论寒暑都来上朝,吩咐光禄寺每天下朝后都给他们准备膳食,在奉天门或者武英、华盖等殿里赠与食物。

  老朱同志毕竟是农民出身,这紫禁城大食堂想办就办,苦的光禄寺一干人恨不得哭给他看。

  说的是文武百官,实际上算上各衙门大小堂上官,起码也得近千人了吧……

  后来光禄寺大夫去找礼部哭,礼部再去跟皇上再想法子奏议,这项迷之传统改成了每月朔望,也就是初一十五两天百官赐食。

  虞璁在知道这事儿之后,正愁开支没地方削,直接把这初一十五的形式化表演给裁了。

  这事儿就算自己不动手,过个五六十年以后也会有人动手,还不如从现在开始省钱。

  可是赐食能节省,节宴可不能省。

  元旦是一年之初,一月之初,更是一日之初。

  在老祖宗的规矩里,这就是代表年月日的‘三朝’,是朝会礼仪的根本。

  皇帝睡眼惺忪的被十几个宫女伺候打扮,头发被弄了半柱香的功夫,衣服也是全套的吉服。

  ——如果他自己想解开这些繁琐的玩意儿,恐怕至少得拿把剪刀再折腾半个小时。

  身上连披带挂这么多东西,自己走肯定是颇有些费劲的。

  虞璁板着没睡醒的脸被黄锦扶着,坐了玉辇去了奉天殿。

  大殿东西两端都被锦衣卫设了黄麾,飘扬的暗金龙旗迎风飘扬,刺绣的流纹也在日光下闪耀着光泽。

  待虞璁慢慢悠悠的下了玉辇,乌压压的一片人瞬间跪了下来,看的皇上瞌睡都醒了。

  ——这是准备了多少人啊。

  二十四金吾卫官候在殿内,九奏乐歌的乐工跪在殿内,大乐乐工还候在殿外。

  虞璁抬头一张望,隐约瞥见了歌舞队的舞姬们在殿下也候着了,但是看她们身上锦绣织罗,都能明白等会要上来跳个秧歌。

  皇上用袖子掩唇打了个哈欠,站在殿外的伞盖下,心情有些复杂。

  老天爷这是听说我想看春晚,赶紧补了一场是么……

  文武群臣按照早朝的次序排立在殿外,还没等队列再清点一遍,司礼监的公公忽然高声唱道:“吉时已到——”

  下一秒,殿外钟鼓声若春雨过山般一遛弯的响了起来,先是殿外一溜的编钟大鼓轰鸣齐奏,殿内的笙箫丝竹合鸣。

  “臣,仪礼司正孙越,跪请陛下升座。”

  陆炳使了个眼色,一脸茫然的虞璁才后知后觉地反应了过来,在百官的跪拜恭迎中走入大殿,挥袖落座。

  之后高官叩首入座,殿中开始载歌载舞,倒又有些似曾相识的感觉。

  新封不久光禄寺官伺候在他的身边,斟完一爵又一爵的酒。

  虞璁虽然没提前预习这些东西,但人家敬酒自己就喝,肯定不会出什么乱子。

  皇帝饮毕,群臣四拜而起,回到了各自的座位。

  虞璁喝着喝着,就看出门道来了。

  这光禄寺官倒给他一樽酒,这教坊司的歌舞便换一支曲子,表演节奏全观望他喝酒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