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科学发展观_作者:青律(73)

2018-05-26 青律 爽文 甜宠文

  虞璁此刻让老人了了难处,自然多了不少注意力来关心更多的事情:“那背后之疽呢?”

  老头儿愣了下,眼睛睁的浑圆。

  皇上怎么知道,我背上长了个疽?

  这‘疽发背而死’,在史书里出场率特别高。

  前有项羽旁边的范增,后有朱元璋身边的徐达。

  所谓的疽,基本上就是封闭或半封闭的脓疮,越长越深,然后进一步引发真菌感染之类的并发症。

  在现代看来非常不值一提的小事儿,在古代却致死率相当高。

  ——当然,这可能和当时的医疗意识、清洁理念太落后有关。

  现代人都知道摸患处之前要洗手,因为他们懂细菌是什么。

  可古代人看来,这两者似乎并无关联。

  “陛下……”杨一清保持着根深蒂固的观念,起身行礼道:“老臣顽疾处处,不必过问,谢陛下体恤。”

  虞璁看着他想转移话题的样子,突然开口道:“黄锦,关下门。”

  “杨大人,劳请您脱下衣服,给朕看看患处。”

  -2-

  要说外科手术,古代老早前就有典籍记载。

  要不是华佗被曹操那个医闹鼻祖给弄死了,今儿的医学技术恐怕也会收获更多的良方利术吧。

  皇上这话一出,气氛就突然有些尴尬。

  陆炳和鹤奴同时抬起头来,杨一清下意识的后退了一步。

  “此处污浊丑陋,勿扰陛下圣听。”

  虞璁沉默了几秒,还是再度道:“脱了吧。”

  老头一辈子没碰见过这种事,犹豫了半天,还是把外袍脱掉,露出上半截背,和那个鼓鼓囊囊的肿包。

  ——大概有半个手掌那么大,明显能看出来是个囊肿。

  这种囊肿外层往往都包裹着表皮,但内里会越来越烂,以至于碰撞衣物时都会疼的人相当难忍。

  虞璁沉默了一刻,开口道:“太医怎么说?”

  “禁食发物,勿动气执念。”杨一清不习惯被皇上这样看着,想把衣服穿上。

  “你等一下。”虞璁扭过头,对陆炳道:“你去把太医院使唤来。”

  在等待的过程中,虞璁示意黄锦端来茶点,陪杨一清说说话,自己则仍旧站在那疽子旁边,观察附近的病变情况。

  他不是专业的医生,这个时代也没有抗生素消炎药。

  但是这种皮肤病,他觉得是完全可以用现代的法子去搞定的。

  ——在青春期油脂分泌旺盛的时候,虞璁脖子后面也长过一模一样的疽子,只是没有发炎脓肿到杨一清的这个地步。

  如果放任他的这个包这样一直烂下去,烂透到某些血管附近,那才真的会生生拖死他的性命。

  真菌会顺着血管游离去其他重要的中枢部位,并且可能引发更多严重的并发症。

  趁着现在还能引流,还不如冒险一试。

  他如果这时候不干预这件事情,老头儿只能眼巴巴的等着脓包烂透。

  太医院这些年肯定开了不少下火清新的方子,可脓垢一日不引,就一日腐蚀肌血。

  陆大人动作很快,不一会儿就把崔院使给叫了过来。

  老头儿一看到杨一清背上都红肿的疽子,登时以为皇上要来兴师问罪,还没等走的太近,直接跪了下来:“微臣知罪!”

  “起来。”虞璁没心情跟他客套,而是嘱咐黄锦道:“去取烈酒煮烫,再端个火盆过来。”

  他话音未落,一扭头,看见所有人都一脸茫然的在看着自己。

  对,自己这个身份很麻烦。

  搞不好杨一清还会以为自己要怎么折腾他。

  “陶仲文方士曾获神女托梦,特意转告了朕,”虞璁脸不红心不跳的扯道:“苍山神女得知,杨大人为国为民,操劳毕生,有意出手相助,将良方告知转托他告知于朕。”

  “此事必须由真龙相助,过渡金玉之气,否则无从施展。”

  这话一出,杨一清惶然的神色终于放松了许多:“真如此言?”

  虞璁点了点头,看向太医院使道:“可有药剂,能令人暂时麻痹,不知痛觉?”

  “内服还是外喷?”崔大人忙不迭道:“臣这就去抓方子!”

  还有外喷的中医麻醉药?

  虞璁没想到还能有这条件,点头道:“外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