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封信是写给照片上那个阿萍的,李荆灵猜,那个林刚萍应该就是阿萍了。
信里写到了李兰成对林刚萍的愧意,1980年□□结束时李兰成没有遵从他与林刚萍的约定,和别的知青一起返城了。李兰成觉得没有脸见林刚萍,这两年来给他写了无数封信但是都没有消息,也不知道他有没有收到,又或者是收到了,因为不肯原谅自己所以一直不回信。这是他写的最后一封信,希望林刚萍可以看到,可以给他回一封信哪怕只有只言片语。
后来在日记里李荆灵才知道,那封信寄出去了,但是又被退了回来。收到信的时候李兰成才终于肯相信,这几年来林刚萍一直可以收自己写的信,但是也一直没有原谅自己,都不愿意给自己回信。
李荆灵捧着日记一直看到天大亮还没有看完,她决定去一趟宁安村完成李兰成的遗愿。
坐在去宁安村的大巴上时李荆灵还在继续看着日记。
日记从李兰成回到临城之后开始写起。
李兰成在宁安村的最后一年,被李兰成称为“最黑暗的十个月”,具体发生了什么他并没有明说,只说因为发生的那件事李兰成在宁安村最后的十个月都生活在对林刚萍的愧疚之中度日如年,返城的通知一下来李兰成想都没想就离开了宁安村,自那件事之后便是离开也没有脸面去见林刚萍向他道别。
但是等回到临城之后冷静下来,李兰成就觉得自己疯狂的思念林刚萍,但是却不愿意回到宁安村,于是他便开始给林刚萍写信。一封,两封…一两百封,一封回信都没有。一开始李兰成还会安慰自己可能是没有收到或者没有办法给自己回信之类的原因,但等到最后一封一封信被寄回来的时候,李兰成才终于明白自己一直在自欺欺人。
李荆灵看了看到这里没多久就不禁感叹了一句:这就是爱情啊!
而这时她也明白了为什么李兰成终生不娶,因为带着对林刚萍的深爱和愧疚,哪怕是和别人凑合过日子他也是不愿意的。
日记并不是每天写,似乎是每次李兰成思念林刚萍的时候才会写。有时写的是自己对他的思念或者愧疚,有时则会写到以前的一些事情。
比如1969年的夏天,李兰成作为一名知青下放到了宁安村成为了村里为数不多的老师。那一年他18岁,林刚萍比他小两岁。
林刚萍经常会去供销社帮忙,李兰成也经常去买些糖果什么奖励给表现好的孩子们,两人一来二去就认识了,他们第一次见面就是在供销社。日记里是这么写的:
“阿萍,我还记得我第一次见你的时候,你在供销社的柜台后面望着窗外发呆,我进来了你才看向我。那个时候我看着你的眼睛,觉得这双眼睛清澈的就像学校里的那些孩子一样,不过那个时候我看你也确实像看待孩子一般。那个时候的你特别的腼腆,也不怎么和别人说话,但我很多次上课的时候都能看到你偷偷躲在教室外面听我上课。后来我知道你不好意思问我借书看,我就故意把书落在供销社,过几天再去取。我们就像形成了默契一样,有的时候你还会特意来宿舍还书给我。
“可惜那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年代,当年的事情我不敢奢求你对我的原谅,都是我太胆小了。但是阿萍,我请你一定要相信我对你的爱,从来都不曾改变过。”
李荆灵看着不禁感叹,到底是知青呀,写起情书来一套一套的。李荆灵也谈过恋爱,但是她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不过他可以从日记里切切实实的感受到他们之间的爱情,和这一切种种的不容易。
1990年的时候李兰成决定偷偷回去看一眼林刚萍,十年时间,对林刚萍的思念大过了他的愧疚,他决定回到宁安村,哪怕只是远远的看一眼他的阿萍。他的心里还在期待着,说不定林刚萍已经原谅他了,并且一直等待着自己去向他道歉,或许再见面他们又能重归于好了。
但是他的愿望在回到宁安村的时候破碎了。
林刚萍并没有和他一样终生不娶,林刚萍已经娶妻生子了。
李兰成远远的看上一眼终是死心了,心里明白他的阿萍已经不再是他的了,但这一切都是他自己作的,他根本没办法怪他什么,也舍不得。
自此李兰成再也没有去过宁安村,但他对林刚萍的爱意和自责依旧没有减少,只是不敢去思念他。
日记里还会写一些李兰成身边发生的事情,也写到了李荆灵。李荆灵只知道自己是被捡来的,可是从日记里她才明白,原来她是被抛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