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杨戬看穿幻象的手段也并非多么高明,一来是他相信不可能这么快就能见到正主,之前必定有重重障碍,二来是他封神时与通天有过几面之缘,通天教主豁达随性,对两位师兄的庄严肃穆不屑一顾,斥其道貌岸然,自己又怎么会文邹邹地尔来尔去?
杨戬微笑,“老熟人何不现身一见?”
对面金光一闪,现出一人,手持九环锡杖,身披白色袈裟,不是别人,正是如来座下金蝉子。
那个西行路上的懦弱和尚是曾经和杨戬打得旗鼓相当、难分伯仲的佛门弟子。
……
杨戬第一次发现昆仑山封印,发现佛教插手的迹象是在他开始打开天神斧主意的时候。所以整件事跟杨戬忽悠寸心的“阵眼”没什么直接联系。劈开华山不是唯一的途径,如果开天神斧果真关系重大,杨戬怎么会轻易动它?
起初杨戬并不敢确定,毕竟事关两教,况且西方佛教又一直与天庭交好,几千年来从无矛盾——至少表象如此,所以他便去找师父玉鼎真人求证。玉鼎真人在昆仑十二仙中法术了了,但其博学与洞察却无人能及。
杨戬在师父那里得到了肯定的答复。
“这件事除了师父和我,还有谁知道?”
玉鼎道:“我师父,你师祖元始天尊,和太上老祖。不过一旦这两位插手,那就是道教和佛教的事,天庭和佛教的事,事情就大了,恐怕要天界大乱,神佛乱战啊。”
佛教与道教几千年相安无事,但在凡间的势力却一直此消彼长,而在天界,佛教的势力也不断向道教渗透。道与佛无所谓孰好孰坏,但只有道或佛一定不是好事。佛教借封神、孙悟空大闹天宫与唐僧取经三次机会大肆网罗门人,可真打起来阐教也不会再那么与世无争。故双方势均力敌,谁也吃不下谁。而神仙打架,倒霉的总是凡人。历来如此。
佛教偷偷摸摸与通天勾结,借通天削弱天庭实力还在其次,主要是为了打探天庭虚实,如果可能,也为了探探玉虚宫的态度。这事说大,满天神佛一个也跑不了,但说小,也就是一豆烛光,只要一只飞蛾就能扑死。
杨戬点头道:“弟子明白。待修改天条后,我即是天庭的罪人,阐教也不会认我这孽徒,那我与天庭和阐教就都没有关系了。万一出了什么纰漏,也是杨戬一人之事。”
玉鼎长叹:“徒弟,委屈你了。”
杨戬笑道:“师父送弟子的话,弟子记好了——‘一如既往,忍辱负重’。”
……
金蝉子上前一步,道:“杨施主,这回换贫僧问你一句吧,你因何要助天庭?”
“大师觉得杨戬是天庭罪人,所以不会帮助天庭是吗?”
“正是。”
“不错,确实与天庭无关。”
“那是因为杨施主毕竟为道门中人?”
“杨戬师从昆仑山玉鼎真人,但除了名义上乃阐教弟子,与玉虚宫却并无深厚渊源。”
“那贫僧不解。杨施主单刀赴会,不为天庭,不为玉虚宫,却是为何?”
“为芸芸众生。”
金蝉子双手合十,垂目念道:“阿弥陀佛。”
杨戬道:“大师不觉得‘芸芸众生’这话由杨某一个出世清修的道家人在你佛门弟子面前说出来,有些讽刺吗?”
金蝉子又将手一合,道:“我佛慈悲,正是为普度众生才行此举,乃是大慈悲。”
“杨某看不出什么慈悲,倒是看出些贪欲。一统三界,使天人皈依佛门,使凡人兴佛灭道,大师可知如此将在人间惹出多少祸端,何谈慈悲,何谈普度众生?”
“天灾人祸,皆因天命,贫僧不知‘天命’何来,但若我佛临世,必将带来三界之和平安宁。”
杨戬知道不可能和金蝉子讲通,便摇头笑道:“是大师让路,杨某走过去,还是……”三尖两刃刀微侧,寒光映射,“让杨某打过去?”
金蝉子笑道:“杨施主应该知道,你我较量,难分胜负。”
“大师是叫杨某知难而退?”
“善哉善哉。”
“可惜。”嘴角抿成一条直线,“杨某知进,不知退。”
“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