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海书院,贾敏几乎是以三年抱两的速度生,到了直隶,三年才怀了一次,肯定是他不适合当官。
贾敏怀孕后,林如海急慌忙地给新帝上了道奏折,说要辞官,理由么,林家子嗣单薄,想回家生孩子去。
新帝看了奏折之后,皱眉表示,什么乱七八糟的借口,不准,再干一届。
他还一个孩子没有呢,林如海都已经一个女儿两个儿子了,急什么。
林如海看着折子,只得无奈继续做他的巡抚,为新帝分忧解难。
而另外几位皇子沉寂了一段日子后,没有辜负贾琏的期望,开始找茬,一会儿说户部账册有问题了,一会儿说刑部案子断案不公了,一会儿说军中谁谁谁杀良冒功了等等。
对于这些小伎俩,范慎范大人表示,战斗力太弱,提不起兴趣。贾琏表示,他很乐意和各位大人们聊一聊各家的账册。
于是,朝堂清净了,太上皇那儿忙了。
那些人全跑到太上皇那儿告状去了。
对于此,贾琏不叫新帝出面,说,“徒弟有事,自然师傅上”,挽着袖子就去了。到了那儿之后,有关户部的事儿,由他喷的那些人体无完肤抱头鼠窜,范慎则是针对刑部,逐条为太上皇解释。
这一次,新帝不用出手,再次大获全胜。
但,胜利的同时,贾琏并没有察觉到的是,太上皇已经日渐对新帝不满。
☆、第 77 章
太上皇确实不是昏君,但他是个人。
是人就有七情六欲,都有喜怒哀乐,都有恐惧和害怕的东西。
作为一个一直掌控他人生死的人,自己的生死忽然被别人掌控,哪怕这个“别人”是自己的儿子,他的内心也是惶恐的,无力的。
贾琏和范慎等人的行为,虽然是为了整个国家好,但同样不可避免地叫太上皇产生一丝朝臣不受控制的想法。朝臣不受控制,他的自身安全也就无法控制。
在这种想法下,在维护自身安全下,太上皇对新帝一系的人不再客气。
当贾琏和范慎再次与二皇子等人发生冲突时,太上皇明显偏向了二皇子,之后,将范慎调离刑部侍郎的职位,贬到外地做知府,史鼎史鼐调到江南守城,林如海要辞官,正好遂了他的愿,至于贾琏,本来官职就小,现在干脆革职,回家反省。
看着这个结果,贾琏猛然反应过来,他们几个跳的太高了,蹦跶的太欢了,碍了太上皇的眼。
对于此,新帝想说点儿什么,太上皇不愿见他,只告诉他一句话,“好好当你的皇帝,别想些乱七八糟的其他东西。”
贾琏去太上皇所在的康寿宫将新帝劝了回去,说:“这件事儿,对我们而言是个教训。我一直以为,既然你当了皇帝,那这天下自然该你做主了,只是没有想到,太上皇退下之后,总要适应一段日子。”
对于贾琏这几句委婉的埋怨太上皇的话,新帝神色悲戚,拉着贾琏的衣襟不放,“师傅,你们都走了,我怎么办?”
“唉,”贾琏也无奈,他也不想走,他还有很多事儿没做呢,他的爵位还没升上去呢,但不走没办法,只能安慰他道,“我并不会离京,这点你放心。”
现今正是新帝最艰难的时刻,若是此时离京,把他一个人扔在这里,前期的所作所为全都白费了。
新帝这才稍微放了心,随后问,“咱们以后怎么办?”
贾琏知道太上皇再生气,也绝对不会废了皇帝,倒是还挺轻松,笑道:“这件事儿,娴贵太妃最有经验,问问她就好了。”
无非是韬光养晦,蛰伏几年,不再蹦跶了而已。
新帝才十六七岁,熬也能把太上皇熬死。
商议妥当,贾琏进入了长达四五年的无职无位无权时期,范慎进入了人生低谷,新帝进入了蛰伏,只有林如海如愿辞了官,重新回四海书院生孩子去。
当然,在这四五年中,贾琏也并不是什么都没有做。
在为新帝分析局势、出谋划策、猜测太上皇意图、和另外几位皇子斗争的间隙,贾琏还进行了一项造福全人类的大事业,根据前世那可怜的高中生物知识,进行粮食育种。
这个是他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决定。
他想要升职,想要个王爵,想要和几位皇子的爵位相同,在没有军功、不能开疆拓土的情况下,解决百姓们的吃饭问题就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