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了茶,贾琏重新坐下,翻开书继续读。书房内书声琅琅,书房外鸟声啾啾。
自此之后,贾琏就住在了书房,又把自己的衣物私房等断断续续搬到这里,和王熙凤彻底分居。
王熙凤自然不甘示弱,上房里天天去哄老太太高兴,又去侧院和王夫人嘀嘀咕咕。王夫人自然心向着王熙凤,几次之后,叫贾琏过去,被贾琏以“二叔叫我好好念书、不得胡跑”为由推拒了。
明知道王夫人的目的,贾琏又不打算低头,去王夫人那儿除了浪费时间,没有一点儿好处,不去!
对于王夫人,贾琏的想法很简单。无论如何,这是贾家,一家之主贾政尚在。有什么事儿,找贾政啊!和王夫人死磕个什么劲儿。万一和王夫人磕出结果后,贾政来一句“我看不行”,得,一切重来。
所以,贾琏一步到位,直接和贾政商谈,结果通知王夫人一声就行。光明正大的阳谋,王夫人还没有办法。又省事省时省力。
重点贾政很好哄,说几句“好好读书,重整家业,光宗耀祖”之类的话,再背几句四书五经的内容,就把贾政高兴得几乎飞起,想干什么都毫不犹豫地答应。
与贾政相比,王夫人面上老实,内里精明,并不好哄。
贾琏并没有受虐倾向,有条容易的路走,干嘛还要给自己找不自在,去和王夫人纠缠?所以不去。
而贾琏的话传到王熙凤耳中,叫她愣了半晌。这次不能叫贾琏低头,难道以后就只能忍受贾琏左拥右抱的日子?
或者,再去找找老太太?
她看得出来,这个家里,除了老太太,贾琏谁的话也不听。
可老太太态度已很明显,帮理不帮亲,谁有错谁赔礼,再去除了碰一鼻子灰,毫无益处。
王熙凤低头想了想,现今只能叫娘家爹妈来撑腰了。
☆、第 14 章
贾琏一边应付不时探查的平儿,一边读书,倒是在家安安生生呆了四五日。
每日先练剑,之后看会儿邸报,再学习,小日子过得很充实。读书进度也飞快,在原来贾琏记忆加持下,四书已经背完,正准备读五经。
朝廷方面,户部侍郎赵桓被抓后,三位皇子为了安排自己人上去,使尽浑身解数。
二皇子王八之气全开,到处挥洒他的仁义博爱,不知怎么把兵部尚书的小女儿爱到床上去了。
兵部尚书明面上原本是中立的。
出了这事儿,或许是为了试探皇帝反应,或许是真心实意,当即上了告老折子,说他年纪大了,身体不好,不能再继续伺候陛下。“唯有日日祈祷我皇万寿无疆、福寿绵长。”一把鼻涕一把泪,好不感人。
皇帝象征性推辞三次,准了,没说一句挽留的话。
皇帝的意思明明白白。兵部尚书吓出一身冷汗,当即卷铺盖走了。
兵部尚书的小女儿,在自家老爹辞官第二天就干净利落绞了头发,出家做姑子去了。二皇子本想在府里收拾一处地方作为庵堂,那位姑娘不乐意,到底还是去了城外,不愿再和二皇子有牵连。
贾琏看得挺感叹,啧啧,这古代的女人一点儿也不脑残呀,也并不是为了个男人就要死要活的。
你看看人家,见机不妙,当机立断,后半辈子都不要了。处理方式另说,只这份儿决断,当真让人佩服。
兵部尚书一走,三皇子暴跳如雷,开足马力活动户部侍郎的职位。兵部不敢再动。他舅舅本就手握兵权,再向前一步,就是万丈深渊。
贾琏觉得,三位皇子中,这位皇子处境最微妙。碰到个精明而不糊涂的皇帝,兵权这个事儿,就是埋在地底下的地雷,走着走着,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踩上一颗,把自己炸得体无完肤。
更操心的是,踩上之前,你还不知道哪儿有雷,自然也谈不上避开。只能两眼黑地摸索。很要命。
三皇子要是聪明,就应该保持住现今的权势,多拉拢文官。
从他现今的动作看,正在往这方面走。
但走得也不能太远,一个不好,就是文武勾结,架空皇帝,完蛋得更快。
五皇子倒是不吭不哈,一味奉承老爹,皇帝已经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夸他孝顺,说他是“吾家千里驹”。
皇帝夸是夸,好话不要钱地说了一车,户部侍郎和兵部尚书的职位却并没给五皇子的人,依然悬着。
朝中形势不明朗,众官员走门路、打击对手、造政敌谣,和菜市场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