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秦姑娘为了逃离火坑,就连女人一辈子才一次的婚礼都不在乎了,深觉贾珍讨厌。
可他也怕夜长梦多。
毕竟,他并不能时时盯着贾珍。
贾母虽能压制贾赦,但和贾珍关系已远,只能说他两句,听不听的,全在他。
贾珍真的想干什么坏事儿,防都防不住。而贾珍那个惯常在女人身上下功夫的样子,会干出什么事儿来,真的不好说。毕竟,原著中,薛蟠那个呆子都不放心贾珍贾蓉两父子。
不得已,只得根据秦姑娘的意见,把婚礼定在三天后。
一会儿等秦姑娘走后,他会跟柳湘莲先去街上置办六礼,去秦姑娘家提亲。
只是,说了这么会儿话,还不知道姑娘家住哪儿,贾琏随口问了一句,然后呆住。
姑娘姓秦,爹秦业,现任工部营缮郎,还有个才两岁的兄弟,秦钟。
贾琏张口结舌,那这位温柔袅娜、柔顺和善、对宁府正眼都不看的姑娘,就是秦可卿?
又看柳湘莲,他看中的姑娘是秦可卿?
又看房顶,这世界也太魔幻了吧。
但,他俩,合适么?
秦可卿可是和公公爬灰的人啊?
不过,转念又想,刚刚从秦可卿逃跑看,她显然并不愿意进宁府;从她对柳湘莲和婚礼的态度看,也并不是嫌贫爱富之人;只是原著中的她没人救,即使逃到家里,亲爹官职不大,压不住贾珍,只能落入贾珍的手中。
从原著中“不拘听见个什么话儿,都要度量个三日五夜才罢”这句话,还有最后自缢天香楼看,秦可卿显然是个知道廉耻的人。
如果她真的是自愿和贾珍爬灰,她死的时候,贾家上下也不会人人惋惜、个个同情。
就连一向对外人不假辞色的王熙凤,也并不以她的行为看轻她。可见,她应也是个可怜可叹的女子。
再者,现今的秦可卿清清白白、端端正正,还没做那些事儿呢。说不定时移世易,不进宁府,离开贾珍,秦可卿能避免悲剧命运。
至于秦可卿的身份,倒是不用担心。
这一朝的太子是正常病死的,皇帝为此曾经难过的大病了一场。病好后,不顾朝臣反对,执意把太子留下的尚且才四岁的独女破格封为蜀国公主,日常无事时,也常常招公主到他那边说说话。
太子妃等太子的姬妾,虽然搬出东宫,但一应用度不仅不减,反而提升了半级。就连朝臣“上下不明”的反对也被皇帝打了回去。
这样的情况下,也没哪个太子的姬妾脑子抽了,生下孩子来送到宫外去。
众人还可惜太子妃生的是个女孩儿,要是个男孩儿,说不定皇帝移情之下,会把那孩子立为太子。当然,太子妃这辈子再也不能也不敢生其他的孩子,这些也就是想想而已。
商议定日期,贾琏叫程老伯和侯松把秦可卿先送回家。
又看柳湘莲依依不舍的样子,如果不叫他娶这位秦姑娘,贾琏觉得,柳湘莲出家的日子恐怕会提前。
又想,反正他的目的是要搅乱这方世界,不管柳湘莲娶了谁,都算是达成目的,娶了秦可卿,一下子改了两个人的命,不,贾珍可能或许不会再爬灰,算是改变了三人的命运,他的目的还超额完成了呢。
他也把原著的剧情又朝不受控制的方向推了一把。
既然这样,娶就娶吧。
不试试,怎么知道柳湘莲和秦可卿不会成为一对儿神仙眷侣呢?
送走秦可卿,贾琏又再次当了回散财童子,出钱替柳湘莲置办了简单的六礼,雇了人抬着,找了个有名的媒婆,拿着庚帖,一副逼婚的架势到了秦府。
秦业只是个小官,见贾琏亲自来说亲,不敢不答应,战战兢兢地收了聘礼,说三日后一定打扮好姑娘上轿。
贾琏又威胁了他一通,才带着人离开,完全一幅恶霸抢婚的态度。
他好好的风、流佳公子不做,也不想去做被人唾弃的恶霸啊,但还是那句话,夜长梦多啊。
朝秦业逼完婚,贾琏又马不停蹄的带着柳湘莲去见贾母。郑重把柳湘莲介绍给贾母,又说:“三日后就是我这兄弟大喜的日子,到时候,老太太可能又要破费了。”把柳湘莲和秦可卿的婚事过了明路。
贾母或许是出于昨日王嬷嬷事件的愧疚心里,给柳湘莲的见面礼十分丰厚,不仅有常规的笔墨纸砚,还有一匹缎子,四五个金银锞子,新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