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同人)混在三国当神棍_作者:放鸽子(356)

2018-03-28 放鸽子

  于荀彧而言,恐怕还夹了一重源自政治理想的顾虑——他始终相信汉室还有希望,既想辅佐燕清成就齐桓和晋文公、尊奉失势幼帝,权倾天下,最后完璧归赵,回复清名的霸业,又从燕清近来的大动作中,不得不担心起他野心膨胀,拥兵自重后生出他念,重蹈王莽之覆辙的后果……

  不过谋士只做参谋,最后做出判断的,还是燕清自己。

  燕清在想通这一点后,就没了后顾之忧,此时起身踱了几步,转向吕布,肃道:“奉先听令。”

  吕布强压下心中强烈的不舍,面无表情地前迈一步,双手抱拳,用力一揖:“喏!”

  燕清道:“明日一早,由你挑选三万精兵,日夜兼程,奇袭邺城。至于军需物资,就由高伏义率军运送,以作接应。”

  吕布与高顺齐齐领命,即刻出帐,清兵点将去了。

  荀攸见燕清心意已决,便不多劝,只提醒道:“主公一旦发兵北上,并州那黑山军定有异动。”

  郭嘉道:“为防吕将军成孤军一支,不若即刻从兖州抽调兵马,十日后或赶得上同吕将军会师,届时一股可驻守城池,一股尚可灵活机动。”

  燕清点了点头:“我欲派赵子龙去。”

  坐镇本营不比冲锋陷阵风光,却是至关紧要,对主帅的要求也是极高,燕清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潜意识里却始终觉得,叫赵云看了半年家,怎么说都得调用起来了。

  给发现提拔他的吕布当个副手,感受下战场上的气氛,正是合适的位置。

  荀攸微微蹙眉,欲言又止片刻,终究没忍住道:“子龙虽有大将之质,到底年岁轻了,履历亦浅,要统率三军,怕难服众。”

  燕清默然片刻,瞬间明了荀攸的言下之意——他纵要大肆提拔寒门子弟,也不能做得这般着急又明显。

  特别是在燕清打下的基础并不算牢固的兖州,除去从倒霉早死的刘岱处接手的少量官军,大多数能调用的兵马,都是通过荀彧陈群等名门子弟来跟燕清势间接地搭上线、才肯提供的私兵部曲。

  燕清这道军令一下,从世家大族的角度来看,无疑是明目张胆地当他们是冤大头了:折损的人马,损失都落在他们头上;而得到的战功,将成就地是少年英雄的寒家子赵云。

  的确不合适。

  不似在燕清起家、影响最深刻、政权最稳固的豫州,在兖州这,双方还处于互相利用和试探的阶段,一点点的风吹草动,都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什么都得小心翼翼啊。

  燕清自知操之过急了,虚心采纳道:“是我欠考虑了,多亏有公达提醒。只要子龙担任主帅,其余皆由文若做主罢。”

  荀攸蹙起的眉宇微微松懈,莞尔一笑,颔首应下。

  翌日一早,最后抱着主公睡了一宿的吕大将军,便依依不舍地带着三万大军,急奔冀州治所邺城去,燕清则率领余部继续南下,经兖还豫。

  路上风平浪静,见多了关中路露白骨的凄惨,能在回家途中路过大片大片的麦田和辛勤耕种的民夫,一片生机怏然间,还三天两头地就有百姓万民捧着家中最好的酒果来夹道欢迎……

  没了个碍眼的大块头,郭嘉乐得天天粘过来,就连从前稳重自持的荀攸刘晔仿佛也被他感染了,一天到晚地就在燕清所乘的这架宽敞马车里,不是谈天说地,便是探讨公务,倒是其乐融融,亲如一家。

  这样热闹地一路下来,叫燕清自从同吕布分别而产生的诸多不舍,就渐渐淡去不少。

  第143章 料事如神

  冀州虽还没拿下,冀州牧的人选也得早些定好,最好是随赵云那支即将北上、同吕布的恶虎营会师的部队一同前往,即刻上任。

  燕清不免有点犹豫不决。

  世家大族的代表人物,荀彧现为兖州牧,那为了保持平衡,最好提拔寒门子作冀州牧。

  这么一来,摆在眼前的主要问题就有两个——可供他考虑的合适人选太少,而新州牧走马上任后,因出身问题,要获得冀州那些根深蒂固的当地士族的依附,阻力则将变大。

  燕清举棋不定,索性私下里召郭嘉来商量。

  “主公寻嘉,是为何时?”

  郭嘉随手掀了帘子,进来后席子还没坐热,燕清便挑明了问:“”依奉孝看,在文和与仲德两人之间,谁堪担此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