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师尊,师祖元始天尊他老人家知道你背后是这么编排他的吗?
阴阳镜中的杨戬一阵默然,却是不由得想起了某个传闻。
“我竟不知道,玉鼎真人竟然也有这么……诙谐的一面,与传闻大不相同。”
“过奖”
眼见得吕洞宾一脸的漠然无语,拿着扇子的手更是僵在半空,玉鼎真人方继续语不惊人死不休道:
“谁又会想到立誓永不入天庭的东华帝君,也离开碧海蓬莱,转生人世。”
民间有道歌言,“著青裙,入天门,揖金母,拜木公”。讲的就是凡升仙者,男拜东王公,女拜西王母,而后方得以被授仙职。这东王公,讲的便是东华帝君。
东华者,以帝君东华至真之气化而生也。分治东极,居东华之上也。紫府者,职居紫府,统三十五四司,迁转洞虚宫较品真仙也。阳者主东方少阳之气,生化万汇也。帝君者,位东方诸天之尊,君牧众圣,为生物之主。
故又号之曰,东华紫府少阳帝君。
而这位帝君向来深居潜出,隐于碧海蓬莱之上。故而少有神仙知道,其同阐教,或者说阐教教主元始天尊,也有那么几分牵连。
却是当年的东华帝君化得人形之前,因缘巧合下受了元始天尊几滴精血,而后又于玉虚宫长大,彼此间有几分父子情份。等到后来帝君与天庭决裂,退隐蓬莱避世不出,且双方立场、身份地位等多有不同,这情份自然淡薄。
神仙寿命悠长,于无关自身之事,亦向来不甚在乎,且当初之事知情者大多讳莫如深。莫说杨戬,便是玉鼎真人也不过是偶然间,方才了解几分内情。
“故所愿也,不敢请耳。”
知道这一遭避无可避,面上亦无半点被叫破身份的尴尬。吕洞宾,或者说东华帝君摸了摸鼻子,面不红心不跳道:
“可否请真人勿要再埋汰本座。”
“不敢。”
这两位一番机锋打过,自是一并往昆仑山而去。等到快到那昆仑山地界时,东华帝君借口还需得给八仙中的其余七仙留个讯息,玉鼎真人亦需去将杨戬肉身取回。因而却是心照不宣的,各自作别。
只那东华帝君一双狭长凤目微眯,眼见得玉鼎真人化剑光离去,方轻笑一声摇了摇头,手中白色折扇于手腕翻转。声音几不可闻道:
“所以本座啊,还是喜欢和聪明人打交道。只是不知,你会走到哪一步?你我有缘,可莫叫本座失望才是。”
临了,却又似是想到记忆中的某位,黑了脸,恨恨道:
“自作聪明的蠢物,可千万别学了那番,平白叫人心烦。”
如是种种,往那雪窟方向而去的师徒二人自是不知。熟悉的路线景色入眼,杨戬心中亦是一阵复杂。
昆仑山为万神之乡,后师祖元始天尊于此立下阐教道统,再后来封神一战后阐教避世昆仑仙境隐遁虚空。便是他以天生神目洞彻九天十地三界六道,也再难窥见一二。
而后沉香救母,为了使计划万无一失得以进行,杨戬对此自是做出了诸多布置。个中种种,却是不能更熟悉。
不过眼见玉鼎真人在同一个地方晃了又晃,杨戬灵光乍现,复杂情绪一下冲散,唇角不自觉的带了抹笑意道:
“师父,左转二十步,可进入雪窟中。”
他这师尊,本就是再清冷漠然不过的性子。潜心修道鲜少外出,故而极少有人知道,这位冷淡而观之不俗看似不近人情的阐教上仙,于方位辨别等,并不擅长。
事实上杨戬那些个师伯师叔们,都或多或少有这么点症状。故而每每出行时童儿作陪灵兽引路,并不稀奇。
只有师尊玉鼎真人却是个独来独往的性子,虽然掩饰得很好可等到后来有了杨戬,便不屑掩饰了。毕竟他这贴心的好徒弟向来不会,在这些个小事上叫师尊玉鼎真人为难。
先前玉鼎真人带着阴阳镜中的杨戬元神,拿着五火七禽扇、番天印、斩仙剑等大杀四方东奔西跑,处在不断惊疑不定情绪下的杨戬自是不曾想到他师尊的这毛病。等到见着玉鼎真人一脸高冷不断在某个地方晃荡时,终于是反应过来。
所以师尊,你故意等到东华帝君而后拆穿其身份,真不是为了让他带你回昆仑?
及时止住某些不正常想法,杨戬忽然就这么觉得,不管师尊怎样都好。总归,他们师徒重逢,再不必异地两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