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同人)当太后的这些年!_作者:瑟嫣(127)

2018-03-28 瑟嫣

  “该死的熊蛮子,居然这么狠!”

  皇太极气得吐血,再次下令:“明天绕更远的路去找,朕就不信了熊蛮子能清了这方圆百里的人,还能清了千里之外,万里之外的人呢!传令下去,只要不是满人、蒙古人,不拘什么民族都给朕抓来!”大明不是自诩□□上国,对各族人民一视同仁吗。那好,他倒要看看这熊蛮子能不能下得去手!

  熊廷弼当然下得了那个手。

  当到处去抓人做炮灰的八旗兵绕原路终于抓来一大批衣着斑驳,明显属于不同名族的百姓们,用刀子逼着他们往城墙处靠近时,熊廷弼只是沉默半晌,然后果断的下令负责‘打~炮’的炮~手调整距离,尽量忽略前面的人墙、往后面打……

  这个方法虽说让这些被胁携上战场、当炮灰的百姓仍然不可避免出现了死伤,但相比炮火集中落下来的话要好得太多,很多在一波攻击过后幸免于难的百姓们出于本能反应开始匍匐在地,双手抱头、护耳,任凭八旗兵们惨叫声入耳……

  如今被大炮追着打的八旗兵们可没空管这些原本被他们当成炮灰、挡箭牌的家伙们呢,他们忙于逃命,可居高临下射下的炮弹就好似长了眼睛一般,专门往八旗兵人多的地方落下……于是骑在高头骏马,在中军位置观察大局的皇太极悲哀的发现,以往以百姓做挡刀子的人墙的法子根本没什么卵用。

  皇太极看了一会儿战局,觉得事不可为,只得鸣鼓下令撤兵。

  这场长城关隘攻守战足足打了一月,鞑子三路军马拼死三分之一的士卒,却只能折戟沉沙,无功而返,灰溜溜的从哪里来滚回了哪里去。

  长城关隘守战大捷的消息传到京师后,正在教导小皇帝朱慈燐批阅奏章的杨太后当场高兴的笑了起来。

  “怎么就没把他们的性命全留下来呢!”特别是皇太极那鳖孙,早就该死了。杨太后叹了一口气,却是自嘲道:“也是,是本宫贪心了,能留下十万大军三分之一人马,估计什么都没捞着的鞑子以及蒙古各部都会元气大伤,短时间不敢再对我大明边境虎视眈眈了!”

  作者有话要说:  一更o(* ̄︶ ̄*)o

  ☆、第七十一章

  “关外虽说贫瘠, 但还是有不少富户的, 鞑子们每次南下都会掠夺不少人口财物回去,母后怎么认定鞑子们此次联合入侵,没捞到好处呢!”朱慈燐歪着脑袋, 一脸认真的问道。

  “那是因为‘坚壁清野’之策实行的彻底。鞑子们、每年草枯马瘦之际都要南下走一遭,掠夺大量财物,不过是为了过个安稳的冬天。这次入侵虽说来得比往年晚,不过是因为想打咱们一个措手不求而已……”

  历代以来,每次北方的这些异族南下打草谷,除了钱财化为乌有外、哪次不是会有成千上万的无辜百姓被斩杀。他们中有血气方刚的青壮,有温柔美丽的姑娘,有嗷嗷待哺的幼儿, 有白发苍苍的老人, 即使运气好点免于一死,也会被当成奴隶而俘虏……

  秦时匈奴扰边, 五胡乱华,安史之乱,靖康之难……

  哪一个不是异族造的孽, 哪一个不是汉人百姓的血泪史……

  远的不说, 就说这次, 如果没有熟知杨令月的妥善布置,估计又是一出遵化人民的悲歌!

  想到历史上的嘉定三屠、扬州十日,杨令月就忍不住一阵心悸,后世只用寥寥数语来形容, 遍地尸骨、河水赤色…却足以令想象力丰富的人在脑海里构建出一副修罗地狱……

  杨令月不想她所生的后代,如同历史宋末帝一样,被大臣背着跳海,也不愿像历史的朱三太子一样、躲躲藏藏大半辈子,却还是被抓了出来施以极刑……

  都说“崖山之后无中华,明亡之后无华夏”……

  她偏偏不信……

  既然来到这个风雨摇坠的年代……

  总要拼劲全力做些什么才不枉此身吧……

  比如……

  杨令月眼睛一闭,继而睁开,却是没有再想这些,而是接着说道:“鞑子此次绕过宁锦防线,改攻龙井口,打的就是攻其不备的主意。皇帝你也说了关外贫瘠,那遵化一代虽说比不了京津两地,但富裕的大户可不少。如果他们真的从龙井关等关口入了塞,哀家琢磨着,这次打的‘草谷’怎么也能让鞑子们过好几年吃穿不愁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