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同人)当太后的这些年!_作者:瑟嫣(163)

2018-03-28 瑟嫣

  准备通过鸭绿江旁澧县直入辽东之地的鞑子兵被彻底消灭,明达一鼓作气,拿朝鲜水师开刀。猛烈的火炮炮轰下,载着朝鲜水师的小渔船纷纷沉没,投靠了后金的朝鲜一国重新又回到了大明怀抱。当然这一次,有杨太后这么一位知晓后世的强人存在,朝鲜一国要想像以往一样、只称臣就占尽了便宜那是不可能的。

  旅顺大捷、并成功使朝鲜归附后不久,杨太后下令去朝鲜国号,迁朝鲜国君李倧以及一干宗室成员、大臣入京师居住,改朝鲜为朝鲜州,勒令朝鲜国人统一学汉语、说汉话,正式将朝鲜纳入大明的版块之中。

  而且为了进一步将朝鲜变为大明的一部分,杨太后甚至不顾言官们的反对,提出、现朝鲜州百姓无论民族皆为汉人,大明政府一视同仁,允通婚,允科考,甚至为了安抚已经迁来京师的李氏宗室成员,杨太后甚至给朱慈燐小皇帝的后宫再添一对李姓的双胞胎姐妹花。

  至此,朝鲜上下归心、距离成为大明一部分、指日可待。当然,其中唯一不美的是,言官依然闹腾不休,认为杨太后此举有违圣人之道、不符合□□上国、礼仪之邦的定义。

  杨太后被他们吵得脑门生疼,有些惩治一二吧,又怕被他们骗了权杖、骗取了美名,索性在一次早朝上,以朝鲜刚‘归附’不久,尚有很多蛮夷不通教化为由,让言官们踊跃报名,广开恩科,以孔孟之道、教化蛮夷。

  要知道言官们大部分都是满腹经纶、喜欢夸夸其谈的货,平时爱好才子风流、喜享受生活的一切美好,算是个穷山恶水的朝鲜,在他们眼中,就跟流放之地闽南差不多。

  这不,一听杨太后这么说,言官们纷纷闭紧了嘴巴,一个个就跟闷葫芦似的,死也不开口。他们又不傻,只是嘴巴稍微比常人贱了那么一点而已,这种教化蛮夷的‘好’事,他们要多蠢才开始揽过去。

  然而,言官们以为不开口就能躲过教化蛮夷这事,那就太天真了。言官们不自动报名,杨太后可以点名嘛!

  这不,杨太后笑得春暖花开的说道:“哀家知道尔等都是谦虚之人,做不出自贱(荐)之事,所以哀家想了想,觉得还是善解人意一点,由哀家开这个口,点名吧。”

  于是杨太后开始点名。

  于是被点了名的言官们纷纷就跟死了爹妈一样,浑身弥漫着忧伤。

  “陛下,臣等舍不得陛下你啊!”

  被点了名的言官们纷纷匍匐在地,嚎嚎大哭道。

  朱慈燐蓦地眯起了眼睛。

  舍不得朕……

  呵呵,朕看尔等是舍不得京师一带秦楼楚馆的头牌姑娘吧!

  早就从锦衣卫口中得知了这些言官们私下的作风,朱慈燐鄙夷的勾了勾嘴角,还是忍不住调侃道。

  “别舍不得朕,也别记挂朕,好好做事吧,朕相信有你们在朝鲜州教学,一定能感化,新归附大明的朝鲜族人,到时朕亲自褒奖尔等的。”

  好吧,连他们主要的效忠对象都这么说,被点名远赴朝鲜州、教化百姓的言官们只能认命,万分不情愿的随驻军前往朝鲜州。

  看到他们的衰样,幸免于难的剩余言官一边高呼万岁,一边暗自庆幸。要你们瞎蹦跶,这下倒霉了吧。全然忘了他们其实也是属于没事瞎蹦跶的那一波逗比!

  作者有话要说:  捉了下虫,另外明天请假,有事耽误,怕是不能更新了~o(╥﹏╥)o,后天尽量补回来

  ☆、第八十九章

  光阴如梭, 转眼又是一年春。

  泰昌六年刚一开春, 辽东那边就传来了皇太极不治身亡的消息。因着这一喜讯,即使泰昌六年里,受小冰川时期的影响、依然出现了北方大旱, 南方大水的灾情,杨太后也没有觉得有多苦恼。

  反正都习惯了,最差也就这样了,还是一边高歌后金落败之象由此起,一边轻车熟路的下旨大开国库、赈济百姓。

  “皇帝,今日就暂且将折子批阅到此吧,剩下的明日继续就是。”

  杨太后说话时,太阳已经落了山, 朱慈燐索性就丢了朱笔, 一边揉着酸疼的手腕,一边看似埋怨实者撒娇的道。

  “母后, 这些家伙们可真欠收拾,每次上折子都是写了九成浮夸无用的文章,真正有意义、倒出实际情况的话语不过寥寥几句!母后, 你说儿臣要不要下旨令各地官府写折子时, 不要写多余的废话, 尽量精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