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青天]何以安乐_作者:孺江(190)

2018-03-16 孺江

  “给老夫一天的时间, 今晚上把东西给你。”胡老爷拎着单子走了, “你们要是出门千万要记得易容, 天黑之前回来。”

  “好。”庞昱点头道, 白玉堂也微微颔首,“有劳。”

  他们两个确实也想在襄阳城里四处看看, 哪怕胡老爷已经将城中情况说得巨细靡遗,也不如自己亲眼看到的来得放心。这次若是潜入山林, 起码也要去十天半个月, 回来以后又不知道是何种局势了,只有两个人,到底还是很难兼顾, 能趁机多看看也是好的。

  于是白玉堂又换上了那套月白色布衣, 乔庄成病弱书生。庞昱还是那副个丑小厮的模样, 不大高兴地跟在“胡秀才”的后头。

  他们在胡家其他下人的面前也是这副打扮, 只在后院换下易容,而后院又是除了胡老爷和张管事以外的人都不得进入的地方,因此前院的丫鬟小厮们还信以为真, 以为胡老爷真同意让个穷亲戚过来打秋风,对待白玉堂的态度都是礼貌有余、恭敬不足的。

  “哼。”庞昱对这种没眼色的下人无甚好感,“捧高踩低, 看碟下菜,当面一套背地一套……”

  白玉堂看了好笑:“我又不是真的胡秀才,你在这生什么闷气?”

  “就……看不过眼,庞府下人都比这有眼色。”庞昱闷声道。

  “‘胡秀才’本就是来打秋风的,不受待见也是情有可原。”白玉堂摇摇头,又露出了熟悉的玩味笑容,“小螃蟹,你觉得五爷被这些下人冷待了,替我不平?”

  庞昱马上反驳道:“才不是呢,换成别的人,我也会这么说!你……你别多想。”

  白玉堂莞尔:“好好好,是我多想了,你没有别的意思。”

  话是这么说,那似笑非笑的眼神却总带了点揶揄。

  庞昱耳根微红,闭紧嘴巴,不去搭这个茬,省得又被对方瞧出什么来。

  两人出门找的由头是去书斋,谁都知道白玉堂易容的胡秀才是个书生,都不觉得书生去书斋有何不妥的,还有人拿了庞昱的打赏后给他们推荐了几间城中比较有名气的书斋书铺。

  “襄阳城还未到草木皆兵的地步。”白玉堂看着街上来往的行人道,“还有很多人并不清楚日后会发生什么事。”

  庞昱也看着那些人,眼中有些怜悯:“他们只会觉得生计越发艰难,却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家中被征走的青壮,其实就在……他们身边?那些山里?”

  他们都知晓西校场是真正训练有素的兵,何况襄阳王也要确保那些应徭役而被拉去的青壮不会和城中的家人通风报信。山中藏伏的人数或许更多,但那些人大都是挡在前面的炮灰。

  两人在城中大致转了一圈,与胡老爷给地地图对照了一遍。他们低调行事,还装模作样地买了几本诗集话本,太阳快要落山时才信步回到胡府,仿佛真的只是出门走走。

  “总算回来了!”胡老爷仿佛松了口气。

  张管事则把筹备了一整日的东西收在一个包袱里,递给白玉堂。

  庞昱光是瞧见包袱在白玉堂手里下坠的模样,就知道这包袱一定非常沉,随即又想到了那张长长的单子,也不知这里头是不是全部了,还有……他们的干粮也放在里头了吗?

  总不能在山里就地取材吧?

  庞昱越想越觉得有可能,干粮顶多也就带个两三天的份量,他们却还要在山里度过十余日,快的话也要七八日,剩下的时间里可不就只能靠山吃山了?

  不过……想到白玉堂下厨的手艺,庞昱又不怎么担忧了。

  乱七八糟想了一通后,庞昱都没发现他们是何时结束谈话的,整个厅堂里,就剩下他们二人了。

  白玉堂对小螃蟹的心不在焉已习以为常,此时他正坐在桌边解开包袱粗略一看,看有没有遗漏的东西。

  庞昱回过神,在他旁边坐下:“胡老爷有没有说找个什么借口,咱们有十天半个月不在人前晃,不会惹人怀疑么?”

  “有啊,就说我病了。”白玉堂眯眼将一条牛筋绳索解开,又用特殊手法缠起来,道,“现成的借口,今日我们一块出了门,我中了暑气,卧床不起,你也被我传染了,下不得床。”

  “这……能行?”庞昱瞪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