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青天]何以安乐_作者:孺江(41)

2018-03-16 孺江

  包大人见多识广,对耶律勿的心态摸得一清二楚,可惜王丞相年老糊涂,不肯听劝,畏惧辽人凶悍,不愿与耶律勿交恶,更加助长了辽人的气焰。

  “冰姬,所谓在家从父,出嫁从夫,你父将你许配何人,本府无权过问,只能以同僚、朋友的身份规劝,却不能以此立案,望你体谅本府的难处。”包拯思虑再三道。

  “可是包大人,你也知道我爹是铁了心要把我嫁给耶律勿,难道你就能见死不救吗!”冰姬抬头,眼神忿恨。

  “再者,你之前所说的,都是那玲珑姑娘的一面之词。事实是否如她所言,你可曾亲自去问过秦侍郎与秦夫人?”包拯问。

  冰姬摇头冷笑,“我若回到秦府,岂不是自投罗网?夫人会把我关起来的,到时候我连公堂都来不了,更妄论击鼓鸣冤了!大人,玲珑所说都是事实,您要是不信的话,大可以让夫人过堂对峙!”

  张雪儿也说:“是啊,秦姑娘躲在我家,多亏玲珑姑娘暗中传递消息,否则秦姑娘要被封为郡主之事大家都还蒙在鼓里呢!”

  “既然如此,那玲珑姑娘现在又在何处,可能出来作证?”包拯问道。

  “这……”冰姬与张雪儿互相看了一眼,同时脸上都浮现出心虚的神色,“玲珑如今在秦府,不方便出来……”

  “她被秦府软禁了吗?”包拯皱了皱眉。

  “那……那倒没有,只是……玲珑和我吵架了……”冰姬神色难看道。

  “吵架?”

  “玲珑还是个小姑娘,她很容易听信别人的话,而秦府的人又一直对夫人言听计从,玲珑她是被夫人蛊惑了……”冰姬说到一半,又自己摇头否定道,“不,她其实心里是清楚的,只是夫人势大,她不得不从……”

  包拯一听到这前后矛盾又带着犹豫的话,就心下了然,“只怕玲珑对辽国王妃之位颇有想头吧?”

  “不,玲珑她绝不可能喜欢上耶律勿的!”冰姬激动道,“耶律勿性情狠戾,诡计多端,玲珑也很清楚这点的,她绝不可能自愿嫁给耶律勿,一定是夫人……是夫人强迫她的!”

  这话不过是冰姬的一厢情愿罢了,她自以为了解玲珑,却忘记了玲珑的处境和她不同,她是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孤女,就算心思玲珑剔透,看穿了耶律勿的狼子野心,也未必不会跳入明知是火坑的陷阱——只因她与锦衣玉食娇宠长大的冰姬不同,名义上是小姐,实际上她和府内的大丫鬟待遇差不多,照样要为老爷夫人端茶送水,在秦府大小姐闯祸时处处为她兜着。她穿的是冰姬的旧衣服,用的是冰姬不用的胭脂水粉,冰姬不喜刺绣,她还要代冰姬做女红来应付夫人;中秋之夜冰姬偷溜出府,也是玲珑守在冰姬的房间里整夜担忧。

  这样的玲珑,会不憧憬真正的大小姐的生活吗?

  这样的玲珑,会拒绝对她表现出爱慕之意的辽国皇子吗?

  ——以上都是潜伏在秦府的小翠打探出来的第一手情报。

  冰姬的案子最终还是不了了之,包拯正为冰姬大感头疼时,就收到了庞府送来的消息。由小翠传出,经公孙先生润色,最终来到包拯手上时,就成了一曲哀戚的闺怨愁词。

  包拯不着痕迹地看了一眼面无表情的公孙先生,最近日夜不离地守着大理世子,看来自家主簿是憋坏了啊!

  包大人只好当做没有看懂词上的隐晦暗示,继而问起公孙策,“近日倒是少见安乐侯过来了,先生可知侯爷最近在忙什么?”

  “大人对冰姬一事太过上心,自然忽略了不少事。”公孙策一脸老大不乐意,却仍耐着性子解释道,“安乐侯最近正为了出使辽国一事忙得焦头烂额,已有三日没来开封府了。”

  “什么?确有此事?”包拯惊得睁大眼睛,更加凸显出眼白,看起来犹如一尊黑面凶神,然而长得不像好人的人,未必不是一个好人。“本府在朝上时为何从未听过说一点风声?”

  “此事尚无定论,我也是听传信之人透露的几句话中推测出来的,来人只说了两句,一是‘辽国陈兵边境一事未必是假’,第二句则是‘辽国七皇子曾秘密入宫’,两相结合,学生以为,或许陛下会派人前往蓟州,一来探探耶律勿所言是否为实,二来万一真有战事,也能有人代为周旋,战事能阻则阻,便是不能,也可提前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