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那个天然呆_作者:木材棍(51)

2018-03-07 木材棍

  几人目不斜视的穿过道道宫闱,在太和殿的门口停了下来。一路来所见的雕栏玉砌,景秀楼台,足已见皇家的庄严肃穆。

  等到里边传来一道威严的:“宣。”时,才依次进去。

  莫珏排在首位。

  一进门,就感觉到上方投来一道炙热的视线。

  莫珏不动声色,继续低着头跟随众人行礼。

  “各位爱卿不必多礼。”那道威严的中年男人的声音带着笑意道。

  “谢陛下。”

  “爱卿们的试卷朕都已阅过了,各位不愧是我南国未来的支柱!”言语中显然满意极了。当然,这满意是对某一人还是所有人就不得而知了。

  “陛下谬赞了!”

  此时宽阔的太和殿内,只有当今皇上和下方的十名贡士以及站立在两旁的侍从。

  “朕也不多说了,蛮夷多次扰我边境,军饷数额庞大,百姓叫苦不迭。众爱卿看该如何是好?”这个问题并非近期才有的,已困扰了整个朝堂,不管是圣合帝还是朝臣们,每每提起都是紧皱眉头。

  “皇上,臣以为。应提高江南等富庶之地百姓的赋税,用以来支付军饷。”一人上前一步率先开口。

  “不可!江南虽富,却非百姓之富。近年两年频犯水患,若冒然提高赋税,只会让江南之地怨声载道。况,百姓赋税又有多少?我南国士兵又有多少?”立马就有人提出了质疑。

  “依臣所见,皇上应开国库…”

  一时之间,各抒己见,互不相让。

  圣合帝眉头微皱,扫视了下方一眼,叫为首的青衫少年至始至终都没有发表过自己的意见,又想起那两篇策论,不由开口道:“会元郎,你有何见解啊?”

  一开口,大殿内瞬间安静了下来,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了为首的少年身上。各种含义的都有。其他一同进殿的九人,与这名年纪不大的‘会元郎’并没有什么交集。也从未搭过话,短暂的印象也只是沉默、孤傲等形容词。此时见他被圣合帝点了名,一时之间竟有种看好戏的意味。

  莫珏沉默了一会儿才缓缓开口道:“以臣之见,军饷数额庞大之困,最不可的就是提高百姓赋税。边境百姓受征伐之苦,江南百姓受水患之苦,京城等北方之地又偶有干旱天灾,此又为百姓之苦。陛下万万不可提高赋税,相反,还应减轻赋税。安抚百姓。”

  “军饷何来?”

  “军饷何来?两处可解陛下此忧:蛮夷来犯,多为冬季,此时水草枯竭,故想要抢夺资源屯以过冬。陛下何不在夏秋两季,举全国之力,练就孤狼之师?强将在精不在多,老弱之兵放还乡里,令其耕种田地,自用之余,朝廷买其余粮,用作军饷。当然,此法适用于全国百姓。此为一法。二法,则是由皇室子弟带头募捐,为筹军饷。见此,百官定也不会坐视不理。江南京城等富庶之地,富商颇多,陛下可下令,捐赠千两以上者,则可获陛下亲手所提之字。两法并施,可暂解陛下之忧。”说完莫珏躬身行了一礼。

  一片寂静。

  过了好一会儿,才传来圣合帝的大笑声:“好好好!此法妙哉!”

  其他几人也是连声附和。莫珏仍是那副不悲不喜的模样,其实系统认为他有些过了,表现的太过耀眼,况且此法必定会触及了某些官僚主义的权利,这对莫珏将来的仕途不利。

  但那又如何呢?系统所担忧的这些,莫珏不是没有想到。重活一世不应该就要随心所欲吗?况且,阴谋诡计什么的,若冲他来,定要搅他个天翻地覆不可!

  之后圣合帝又问了几个问题,少年无不是一针见血。其他几人看他的目光一直在转变,最后定格成了崇拜和惊叹上。他们萤火之光,岂敢与日月争辉?

  殿试的结果已经不言而喻了。圣合帝恨不得留莫珏秉烛夜谈,但想日后来日方长,才依依不舍的放他离去。

  殿试的结果会在三日后公布,莫珏等人还是跟着那名太监总管出了宫。一出宫,其他人就瞬速围了过来。恭维声赞美声,不绝于耳。莫珏也都一一回以微笑。

  等待人群散去后,莫珏才走向路旁平凡不起眼的马车。

  “小珏,恭喜你夺得状元之位。”一掀开帘子,莫御带着笑意的声音就传了来。他虽坐于车内,但外边的情景却也是看得一清二楚。其他人殷勤的态度,就不难看出皇上对少年的赏识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