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确实如此,那种奇异的不协调感。”没有经历过战乱的生活方式,就算在某些事情还算老练,从细节上还是可以反映出这两只猫像是从未亲身经历过汉末接二连三的黄巾之乱和董卓之乱,“能看出来是哪方面的人吗?益州?南海?还是江东?”以司马懿的眼光,水区的出现足以成为许都局势发生转变的一个契机,尽管远未成熟,但荀慈明的承认已经表明所谓的“柳永”或者说老猫将来的发展不会仅仅是一名才子而已。无论未来局势如何变幻,必要的情报才能帮助司马家正确的决策,而杨俊素有识人之明,让他帮助分析(最主要是人家看穿你真面目吧)有助拓展思路。
“肯定不是襄阳书院出来的,水镜先生教不出这样的徒子徒孙。益州五斗米教盛行,且与边民杂居,民风剽悍,可能不大。南海地处偏远,道路崎岖,暂未听过什么名士。至于江东,陆顾朱张,这代出彩的似乎只有陆家当家的少年而已,但显然这人暂时没空跑来这里。没有一点痕迹,这个飞流直下三千尺简直像是突然从天上掉下来一样。(真相咯亲)”
“江东吗?”司马懿梳理着脑中的资料本,南渡的侨族里并没有符合这个年龄段的值得注意的人物,而这两只猫从不避讳自己的口音,但越是这样,越让人觉得有掩人耳目之嫌,因为就算是冀州话也说得非常流利,反而让人摸不清底细。除去文字里谨慎地过了头,即便是最会吹毛求疵罗织罪名的能手,都找不到其中的破绽,难道是党锢事件的后人?
一边听着老猫带着炫耀的口气详尽的诉说着如何联合所有同学恶整祢衡的事,荀爽笑着捋了捋胡子,满是赞赏的表情,丝毫没有批评老猫缺乏对孔融尊师重道精神的意思。对于思孟派且只会红口白牙说空话的孔融,荀爽认为是付出一点敬意都是浪费。明显将老猫视作是入室弟子的荀爽,具有很有爱的“护短”属性。不过对于祢衡爱逞口舌之利,荀爽还是提示老猫要小心小人,因为那只外来生物可是有果飘的前科。老猫有些不以为然的挥了挥爪子,等到曹老板回来就好了,上演现场版“借刀杀人”,给周瑜讲《三十六计》就有提到过,曹老板发球,刘表传球,黄祖射门,这样一个过程。而其中最让老猫印象深刻的,是在曹老板这里表现出各种高贵冷艳的祢衡,在刘表面前马屁狂拍,却又大加贬低他的手下,显示出他的本性不过是一个文化小丑尔。
那在瞬间一闪而过的漠然眼神,如同在谈论的是一个死人,荀爽却直接忽略,问道考较祢衡的那些题目真的存在答案吗?
老猫熟练的报出一串数字,再后知后觉的换算成现在的单位,把属于两只猫的题目报了一下答案,很显然这不是常识吗?坦然的语气让人相当无力。
既然这些知识已经掌握,那么再学一门《归藏》也不成问题吧。悲摧的老猫被直接告知今后她的数这门课直接把上课地点改到了书库,跟荀爽进行一对一单独指导。《九章算术》属于初级的课程,往上进一步的话就是《浑天》《周髀》,这是向天文方面前进的方向,而另外一方面,则是作为象数易学的《易注》,据传是源自河图洛书而到后世彻底成为文化断层的东西。荀氏八龙,慈明无双,作为顶着“神君”“硕儒”两个称号的隐藏NPC,在东汉末年的影响力而言,远远超过了他的侄儿荀彧,甚至就连贤名远播的管宁在他面前也需要行子侄辈礼,撇去这些不论,在这个绝大多数学者只能在诗书礼易春秋这五经里面选择一门精通不同,荀爽是典型的全才,对每本书都在名义上活着的时候做过注,尽管有些没有流传到后世。
实际上还没与读过后汉书的老猫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导师是多么伟大的存在,只是凭直觉上觉得荀爽水平高超的老猫对于传檄自稷下学宫的书籍还是抱有极大的敬意。因为那些知识的真正来源并不是所谓的孔子,而是夏商时期的官学,尤其是在学习完子贡版《论语》和荀爽修订版的《尚书》以后。而这回荀爽需要她学习的,却是更为珍贵的《归藏》,那本本该被毁于大火的商朝的《易经》,夏之《连山》,商之《归藏》,当年大禹获得伏羲所赠的河图洛书,才有了夏朝的连山,而商朝的归藏,据说也是帝俊的礼物。以帛书形式流传下的归藏,是当年姜子牙在攻入朝歌时抢先一步收藏的,而其余的所有典籍都在武王进入之后,被化为灰烬,都被归咎于所谓纣王死前的那一把大火里。帛书被毁,大多数青铜器都被重新铸造,而捣碎成本太高的甲骨被就地掩埋,作为姜姓后人,姜子牙知道所谓文王演周易不过是一本伪书,那承袭自河图洛书的鉴往知来的力量一点都没有流传下来,所以周朝才会敬鬼神而远之。之后,姜姓的神农氏在历史记载中被姬姓轩辕氏打败,而后帝俊成为姬轩辕的N代子孙。姜子牙虽然掌握了归藏,但缺乏专业知识的他也不能完全解读,最后齐国田氏代姜之后,不少孤本就被顺势留在了稷下学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