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同人)猫家穿越记事本三国篇之书院青葱_作者:decelle(241)

2018-03-09 decelle

  作者有话要说:  本来跑剧情写JQ的,结果变成夹叙夹议的说明文了,这是理科生的本性吗?

  最近玩解谜游戏玩的太high了,大家爪印也不给力,那就慢慢来吧。

  推荐策瑜的自古美人如名将——应该是叫这个名字吧,这文写出了超标准型的孙策,好有爱~~

  就是可惜是短小君

  ☆、第八十三章 投桃报李

  在判断出曹操短期之内盟约还是可靠,且有了朝廷的名义,能义正词严的对付江东那些不听话的豪强,孙策显得心情很好,顺带的提到了明年的行动方针。“我想要豫章,如果能完整的接收那就再好不过了。”孙策以期待新年礼物的口气说着明年的规划,闪亮亮的眼睛让周瑜和张昭都觉得受到了精神攻击。

  “太史慈动身已经一个月了,迄今音信全无,恐怕此去是纵虎归山了。”与孙策还有周瑜这两个尚处于青春热血的毛头小子不同,张昭看人更习惯于从黑暗面看。当初神亭山上孙策和太史慈单挑之后,就被张昭还有吴景以及韩当黄盖等孙坚的老部下联合起来修理得满头包。按照吴家娘舅的说法就是,小兔崽子你作死啊(也许杭州话念会更有味道?)。所以对于太史慈许诺六十天说服刘繇旧部,劝华歆把刘繇死后残余势力尽数交给孙策不报希望。易地而处,作为一个新降的将领,忠诚度是不能指望的,有能原地满血的机会,又怎么会再屈居人下?

  作为当初少数支持孙策决策的人之一,周瑜此刻不得不站出来为孙策说话,“子布先生此言差矣,太史子义虽气勇有胆烈,然非纵横之人。其心有士谟,志经道义,贵重然诺,一以意许知己,死亡不相负。当年孔融照顾他老母,他便为孔融单骑求援。而今明府以国士遇之,他必国士报之。既然能许下六十日归还的诺言,还是多些耐心为好。”自许都归来之后,情势的发展都被临行前老猫玩笑似的分析料中,而提供的秘密武器——迷烟弹更是在关键时刻让他逃过一劫,此事进一步让周瑜肯定了老猫的背景是太史令的猜测,从而使得周瑜开始注重那只几乎每一句都是似假还真的猫的话。

  孙策也是一副笃定的模样,“太史子义,青州名士,以信义为先,终不欺策。”接着,对着张昭和周瑜眨了眨眼,露齿一笑,“就算他再来一次,有子布先生和公瑾在,打败他也是必然的事嘛!”话语中透露出的是强大的自信。

  张昭现在份外理解吴家娘舅骂小兔崽子的心情,虽然说这样是对自家主公的不敬,但看着这种少根筋的表现他有种手里的怀炉会不小心手滑朝着孙策的头上飞过去的冲动。

  噼啪一声,周瑜的额头上蹦出了青筋,不过为防张昭被不知死活的自家的总角之交气得血气逆流,他还得速度找话题转移老人家的视线。“子布先生,瑜有一事想请教,有一本书名为《齐民要术》,不知先生可曾听过?”

  张昭瞥了一眼周瑜,对着孙策哼了一声,说道,“听上去不像儒家经典,怎么像一本农书?”

  “正是如此,可惜只得残卷,上面记载的即为桑基鱼塘之法,也不知作者,依书中所记,两相增益,应是良方。先生你看是否可行?江东与中原相比,耕作方法略显落后了。”周瑜说的是事实,在三国时期,江东的大部分地区连牛耕都没有普及,甚至维持着刀耕火种的原始模式,导致在秦汉时期已经可怜巴巴的亩产量——一石都不到。

  一提到农事,孙策就显得有些头大,但事关明年的军饷,江东几个大族又向来阳奉阴违,这时只能硬着头皮上了。“子布先生,这些我是不懂的,您看看,要是可行的话,明年春耕前就得推行下去了。”就算孙策再不知耕作的原理,也知道春耕的重要性,一旦错过,就是一年,鉴于对周瑜的眼光的信赖,以及对于情势严峻的认识,至少他手下的那帮子弟兵,除了父亲孙坚留下的旧部外,就是江东拉来的子弟兵,从心底来说,孙策可不愿他们去摸螺蛳。若说三国时期烽火连天,有多缺粮,那看一看袁绍和袁术这对难兄难弟就知道,一个在河北吃桑椹,一个在江淮摸螺蛳,兵粮不足在真实生活中可不是像三国志游戏一般降士气那么简单的问题,人相食在这个年代可不是什么夸张的修饰。

  张昭捋了捋胡子,“桑基鱼塘据传在岭南粤人聚居之处使用者众,然此地距中原山高水远,其真实性已不可考,且南方与江东水土差异甚大,恐桔生淮北为枳。至于你说的稻田养鱼,昔日吾在荆州游学之时略有耳闻,只是仅凭这些便贸然尝试,难免南辕北辙。”张家确实是江东望族,然而除了张昭张紘“二张”旗帜鲜明的支持孙策外,其余的族人对这个父亲靠讨伐黄巾起家的少年将军难免有些轻视,更何况当初孙家与钱塘望族吴家的联姻也有不光彩的成分在里面。兵法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孙策军纪严明,美姿颜好笑语,在平民百姓中人望很高,但对于掌握绝大多数土地的士族而言,这方面的人和还有所欠缺。如何在不触动当地士族利益的前提下谋划自身的发展,是张昭头疼的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