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认字,那可是基本的要求,就你们这种小胳膊小腿,难道还能干什么体力活不成?”严重营养不良,电解质失衡,难怪这个年代的平均身高这么低,作为万恶的资本家,糖猫深刻的了解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更何况光是想象一群小文盲在她的面前乱晃她就有晕倒的冲动。无知是最可怕的东西,日后还指望他们打打下手,都是文盲怎么行。“不把你们养肥了,杀起来也不痛快。”
糖猫然后扭过头,对着站在一边嘴角明显有些抽筋的郭四说道,“笑什么,下午再叫裁缝过来,里里外外重新给他们置办些衣服,预算是十贯,这下够了吧?”(注1)
一直到真的要在开始教人写字的时候,纸的重要性就显示出来了。原来带来的纸是稀缺物品,弄掉了之后就没有了,当然就不可能拿出来装圣母,就算是平常用来打草稿都是反复利用的。——这年代的纸适合使用在个人卫生方面= =
没有办法,特地到窦福那里,每人配备了一块小黑板,加上一支毛笔,醮上水之后就可以凑合着用了,经常可以看见大清早老大爷们拿着拖把一样的笔在公园门口练字,倒是节能又环保。即便如此,一旦要打草稿,又是很不方便。
“啊——郭奉孝你快点回来吧,这里等着你做草稿纸呢!”私底下,老猫跟糖猫这么抱怨着。
“啊湫——”远在讯州的郭嘉打了一喷嚏,缩了缩脖子,对着一旁的人说到:“公达,估计又是你家小叔叔在唠叨了。”属于幕僚的营帐内,捧着手炉的郭嘉对着行军地图,似乎是在开玩笑,但是他的表情却绝对没有他的语气那么轻松。
被他称为公达的那人眼看着过了不惑之年,光从外表上看不出有什么出奇的地方,甚至用“乏善可陈”这几个字来形容他的外貌也不为过,只有偶然经过他眼底的一丝精光,才暴露了他的真实身份,曹操名副其实的“军师”(此为官职),尚书——荀攸荀公达,曹操总理大臣荀彧的大侄子,今年四十一岁。
说道这荀公达,那可不是某个灌水名人胡诌出来愚弄众人的YY小说里那呆呆啥啥,令人想不起他到底姓谁名谁的模样。作为这个年代最有影响力的家族之一——荀氏乃是战国时期荀子的后裔,虽然比不上四世三公的河北袁氏或者是历代皇后之家窦氏何氏那么根基深厚,可以轻易呼风唤雨,但是多年代颖川荀氏也是人才辈出,从前代的荀氏八龙开始,江山代有才人出。作为这一代的杰出代表,荀攸的本领又岂是那些插上了别的鸟羽毛冒充凤凰的乌鸦能够企及的。
这娃在现在这个年代就是名人,早在国舅何进当政时期,就是名士了,被任命为黄门侍郎。等到董卓之乱的时候,董卓他弄死了太后和少帝,换上了献帝,从霍光开始,期望能掌握废立皇帝的权利,大权独揽,把所有的大臣和百姓从洛阳迁到了离自己根据地凉州更近一点的长安,然后一把火烧了洛阳。这位老兄的大脑明显有点问题,爱好煮人肉汤,然后叫别人吃下去其他恶心行为,为了响应和谐号召,被以下省略。
怕得不是你有野心,就怕你没有人性,缺乏理智的人都是无法沟通,弄得人人自危,这样一来,想要弄死董卓的就不止王允一个,(就有点像那个刺杀希特勒),荀攸那时候年纪轻胆子大,拉上个四五个人也要凑热闹刺杀董卓。不过后来事情败露,当然被董卓请去到牢里几日游了。与他一起被关进去的同伴又是担心又是害怕,没多久就畏罪自杀了。不过荀攸却不然,该吃就吃,该睡就睡,吃嘛嘛香,身体健康,等到后来董卓被杀了,他也就顺利的重见天日,回家过年了。如此淡定风范,堪称淡定教的教主。
等到他回家之后没多久,又因为名气太响,树大招风被拖出来做官,让他在中原热闹地区做个“任城相”他不干,认为巴蜀地区,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与外界交通不畅,所以也不会受到中原战乱的影响,他就求了一个蜀郡郡守的官职,准备扎根大西南。没想到走到中途的时候,因为战乱,道路断绝走不过去了,没有办法只有停在了荆州。
注1:后来在龙空论坛看到一篇文章,发觉对钱币的认知有误。秦时使用的制钱为秦半两,每枚重十二株,有治疗人体跌打损伤的作用,盖因铜矿中含有促进人体骨质增长的物质,但是在秦始皇是已经被采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