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颀看到身边的小厮在外头探头探脑的,便走出去,拒尘将林琯玉的信给他,擦了擦额头的汗。王颀三两下拆了信看了几遍,隔着薄薄的纸张,仿佛也能感受到几分小姑娘的茫然。她难得会想这么多事情,心思重得不像是她了。
他又想到那和她起了冲突的贾蔷就住在林府上,手指微微往回缩了缩,揉皱了那一张信纸,随后又皱着眉用手指捋平了,叠好了放进袖子里。
……
林琯玉先前身边乃是两个大丫鬟,两个乳母,另有四个教引嬷嬷,同五六个个洒扫房屋来往使役的小丫鬟。只是随着她年龄大了,开始淘气了一些,贾敏又给她多加了两个大丫鬟,地位在先头的闻琴解佩之后,再多出四个教引嬷嬷,四个小丫鬟。黛玉也是和她一般的配置的。往常出去,除非刻意交代,不然哪一回不是前呼后拥浩浩荡荡的。
不过这回去京中,就不能这样了。这人数极有讲究,多了显得仗势欺人,少了又显得寒酸。
贾敏皱眉道:“小丫鬟们且别带了,教养嬷嬷八个也多了些,且定下四个,大丫鬟你们瞧着好些的,再带个两个去,或者都带了也是。她们毕竟不同于寻常的下人的。”
林琯玉点点房里的人,抽了抽嘴角。好嘛,她房里的除了闻琴解佩外,还有前不久刚添的红笺绿苔,这要是都带去,丫鬟们的东西还要再装几船呢。
贾敏又指点道:“嚼舌根的,乱替主子拿主意的,一概不许要。你们本身也不是多么强硬的性子,丫鬟们强些,愈发要主次不分了。”
黛玉瞧着林琯玉笑。她们哪敢啊。前两天死命劝着林琯玉不要倦怠了老爷的课业,结果到底还是误了时间,主子和丫鬟们一起垂头丧气地罚站,看得黛玉都笑了好久。
不过胡乱不给姐姐面子必然要被她抓住揉脸,黛玉很是乖觉地什么也没有说,林琯玉一出门就开始同她说不愿意去京中,那国公府不知道还要有多么大的规矩。
黛玉却“噗哧”一声笑出来,道:“这有什么不想的?进京去了,就能瞧见你的阿颀哥哥了。”
“……”林琯玉道,“别乱说,那王八蛋什么时候成我的了?”说罢很觉得不自在,赶走眼睛亮亮的妹妹,自己叫了四个大丫鬟一块儿过来考校了。
后头贾敏没这两个这样没良心,她心都快要操碎了,同林如海道:“唉,我真不想送她们去。我那二嫂子菩萨面罗刹心,我还在娘家的时候就很不喜欢她,琯琯这样不肯吃亏的性子,遇上她也不知道会怎么样。”
林如海也正忧心于此,听她道出来,又念她近来消瘦憔悴,便安慰她道:“我已修书一封,送往王兄之处,请他夫人多多照拂。她要是真的过分了,还有岳母在呢。且琯琯同玉儿不过去数月,待江南官场平静些,我必要叫人接回来的,你也不必忧心太过。”
贾敏道:“说到王家,我这边有件事要同你说。钱家姐姐当日还在扬州,便同我透过口风,只是我瞧阿颀那孩子身子不好,不敢应下来……”
林如海笑道:“为夫正也有此意。不过当初分别时,我看那孩子除却瘦削些,倒是极好的。”
这边夫妻二人说着私房话到了半宿,林琯玉那边是半分不知晓的。她好生地敲打了一番屋子里的丫鬟们,最后敲定了人选,再过两天,便同黛玉一起踏上了京城贾府派过来的船。贾蔷自然同她们一起,随行的还有一大船的女孩子和从江南采购的各色食物。
黛玉先头还高兴着,等到船渐渐的离了岸,忽然觉得不舍起来。她站在船头瞧了瞧岸边,只是此刻风急,她也看不清林如海和贾敏到底是否还在岸边站着。
许是这风太萧瑟了些,她居然觉得眼睛酸涩起来。
林黛玉揉了揉眼睛。
虽说这会儿不过去京中一趟,仅仅是几个月的时间,她却莫名地觉得不舍。好像生怕这一去,就回不来了似得。林琯玉见她怔怔地站在那儿吹风,给她拿了披风过去,笑着道:“水没什么好看的,还要看一路呢,且歇歇吧。”
黛玉勉强笑了笑,道:“我只是……想再瞧瞧父母亲。昭玉也没来,回来都不知道还认不认我这个姐姐。”
林琯玉笑道:“那会儿要是不认,就该打了。”
说罢哄着她进到里头去了,兴致勃勃地给她看上船前新买的一摞话本子。黛玉虽心中有些不舍,但是得了长姊几句慰藉,竟然真的放下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