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天一大早,佛爷照例早起。
下了楼,于曼丽摆好了西式早餐,几片吐司、煎蛋、火腿和牛奶。
看见张启山便招呼:“没什么材料,做得简单些。”
张启山点点头:“味道好就够了。”看不到齐铁嘴,又问:“算命的去哪了?”
于曼丽吐吐舌头:“齐老板说他吃不惯‘洋货’,去买豆浆和油条去了。对了,他还说让你不用等他,他要看人下棋呢。”
张启山无奈:“真搞不懂他,都看过解九下棋的人,居然还能看得进去别人下棋。”说着挽起衬衣袖子,开始吃早饭。
于曼丽递给他一柄勺子:“解九?也是九门的人吗?”
张启山笑道:“解九爷在九门排行第九。别看是老幺,他人可不简单,多的一时也说不完。但有一点,这人是我们九门里唯一一个正统知识分子,博闻强识、见多识广,在日本留过学的。”
于曼丽好奇心起:“佛爷没读过书?”
张启山不介怀道:“九门里的人与外面不同,生活环境异常复杂是其一,学得东西别人教不了是其二。我倒是读过几年书的,不过辗转起来,也就没个准头了,最后算是机缘巧合,在警队里谋了份职。不过我虽没上过学,学问可半点不差。”
呵,一点不谦虚。
于曼丽正要打趣他。齐铁嘴提着紫砂茶壶从门外进来,茶壶嘴里还冒着白气。
于曼丽问:“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齐铁嘴很是扫兴:“王大爷不知怎么了,今天居然没去下棋。哎,这世上除了解九,我就能看得进这一个人下棋了。解九下棋步步为营、全是套路,王大爷下棋却完全不讲套路。”
张启山听着听着,忽然心念一动:“你说的这个王大爷大概多少岁?本名是什么?”
齐铁嘴端着茶壶,一双眼睛在镜片后头滴溜溜地转了转:“佛爷你问这话是什么意思?”
张启山道:“这你不需要知道,你只需告诉我那天我和于曼丽去井边取梅花钉时你是否遇见过王大爷,还有王大爷的姓名年龄即可。”
齐铁嘴放下茶壶,屁股一撅坐到张启山旁边:“我知道的不清楚,反正自我出生时王大爷就在茶寨了。至于姓名,大家都只是叫他王大爷,谁也不会去探听别人的名字。还有那晚你们前脚出门,后脚王大爷就进来了。对了,我之所以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那副围棋,就那天你们回来我摆弄的那副围棋,就是当时王大爷送给我的。”
张启山心下了然。他有理由怀疑,这个王大爷,很有可能就是昔日抱着水晶棺死在看守所里的王奇军。
——
张启山要回警队,他想把于曼丽一起带回家里。齐铁嘴这里偶尔体验体验生活还行,成年累月住下去、尤其是曼丽一个女孩子,那是肯定不行。
于曼丽想要推辞,找了几个理由到了张启山那里都不成了理由。最后撇撇嘴,收拾好了东西,决定去山口把行礼拿了就去佛爷家。
齐铁嘴却又有意见了——怎么回事,我和佛爷十多年交情还没住过佛爷家呢,怎么能被于曼丽捷足先登。于是用他那张铁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后以不占地不放屁污染空气以及绝不哄骗张日山算命为由,争取到了入住佛爷家的机会。
看着齐铁嘴美滋滋地收拾大包小包,于曼丽望天:这真的要进去住?!
☆、第十六章
张启山先行一步,回到警局。刚下车,就看见张日山一脸焦虑地在等他。
张启山急忙锁车上前:“发现了什么新的线索?”张启山还没见过张日山这么纠结的表情。
“佛爷,你真要让齐铁嘴也住进咱们家?”
张启山戴上帽子:“有什么不行?”
张日山皱眉道:“佛爷,八爷那个人可精得很,住进来难免不被他发现点什么。”
张启山闻言,低头沉声道:“就是要让他发现点什么才好。”
副官先是不解地愣了一下,随后突然醒悟:八爷精明,惜命,若是此局强拉他进来,他肯定躲得远远的。佛爷一早瞒着八爷,不是真想拒八爷于门外。反而这样撩他,让他自己“不小心”地一点点去发现,逐渐勾起他的好奇心,到最后,他再想脱身也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