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九门同人)归途_作者:五零弦(93)

2018-03-05 五零弦

  张启山正在给死者室友做问询笔录的时候,接到了副官打来的电话,说早上先给刘山打电话打不通已觉得有些不对,后来放齐铁嘴一个人在警局后就到了刘山家,发现门开着,进去之后却已经没有人了。

  副官于是又给刘山打电话,可不管怎么打都不通。经过查看录像,发现凌晨5点半,刘山就从家里出来了。这之后,刘山上了一辆公交车,跟随公交车上的录像和站内录像,发现刘山最后下车的地点是阳逻,这时已经上午9点多了。刘山失踪的地点就是他下车的公交站,他下车后转向一个公交站牌后面,就再也没有出现过。

  张启山反复查看了录像,发现了一个奇怪的事情,在刘山上车的地方、转车的地方和最后失踪的地方,都有一个拿公文包的男人。大概1米7左右的样子,皮肤较黑。最奇怪的是,这个男人只在这几个地方出现,他既没有上车,也没有乘坐其他交通工具,每次等刘山坐上公共汽车走了之后,他就会走到一个正好被摄像头拍不到的地方,然后继续出现在刘山下次出现的地方,直到最后和刘山一起失踪。

  张启山直觉这个人可能与刘山的失踪有关。但他不可能这么轻易地下任何结论,目前刘山究竟是暂时失联、还是遭遇不测,尚不能下定论。

  张启山决定先去刘山家查找些可能的蛛丝马迹。

  ——

  因为于曼丽前一天是和张启山一起去的刘山家,所以他打电话给曼丽,让她一起过来。曼丽犹豫了一下,还是过去了。在警局看尸体没查到什么线索的齐铁嘴也被张启山叫到了刘山家里。

  副官已经对刘山的邻居做了一些简单的调查。周围的邻居说,刘山之前离开了很多年,前两年突然回来的,还说他回来之后就跟以前那个阳光踏实的小伙子不大一样了,可能是出去经历了什么打击,加上年龄也大了,还没有成家,所以整个人看上去都很阴郁。

  这些都和刘山跟张启山和于曼丽说的可以相互印证。唯独有一点,邻居说,以前刘山的脚稍微有些坡,虽然他不走得快的话也看不太出来,现在倒是感觉没一点问题了。可能是他现在不怎么走快,也可能是出去给治好了。

  几个人戴上鞋套手套,做了全副武装才进到刘山家里。客厅、厨房、卧室、卫生间、阳台……家具的摆放也好、东西的放置也好,似乎都没有什么问题。

  张启山走进储藏室,拉开了一个抽屉,里面有一个信封,信封右下角有一个用铅笔写得很浅的“叁万元整”。张启山把信封打开,见里面有一张一百元纸币,对着阳光看了,是真钞,1999年印的,这也没错。

  张启山便把钱又放了回去。合上抽屉的一瞬间,张启山看到了墙上挂的雨衣。好像就是他走的时候看到的墙上挂的那件雨衣。

  那他昨天回家之后脱掉的雨衣放在哪里了呢?印象当中,刘山似乎是进了洗手间、或者阳台,但因他们并没有跟着刘山进来,所以也不知道他把雨衣放在了什么地方。可是房间里根本没有另一件雨衣了。从昨天到现在不超过12个小时的时间里,看监控录像,刘山根本没有带雨衣出门。

  张启山突然想到,在所有时间里,雨衣好像贯穿了故事的始终——第一次碰到刘山时,他穿着雨衣,刘山讲的故事里,那两个给他送钱的人也穿着雨衣。

  对了,还有一个地方,也贯穿整个始终。张启山道:“我们去图书馆。”

  ——

  再过两天就过年了,图书馆三天前就闭了馆,里面一个学生都没有,倒是方便了他们行动。

  图书馆坐东朝西,馆藏书库在图书馆的最东边,也就是最里面,要穿过两个阅览区才能到达馆藏书库。

  书库里的味道稍微有点憋闷,齐铁嘴被呛地直咳嗽:“停尸间都没这里味道大。”

  副官也捂住鼻子嘴巴:“这不像是书放得久的味道。”

  张启山随手拿起角落里最后一本书,拍了拍上面落的一层极薄的灰,翻开一页,是一本讲皮影戏的书。

  书并没有什么不对,但他刚刚拿起这本书却是因为他觉得哪个地方他好像见过或者听过。仔细翻了翻,还是没发现有什么不对。正要放回书架上,于曼丽截了下来:“贴纸后面好像有东西。”

  于曼丽说的贴纸其实是每本书的侧面贴的分类号。

  张启山便把书立了起来,对着灯光,找到角度,果然看到里面还有一张紧紧贴住书皮的贴纸,或者也不能叫贴纸,而是一种类似于镂空的雕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