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瞪了林沐一眼,许郇却也没办法当着大家伙儿的面揭穿林黛玉,只得硬着头皮介绍。林沐手下的能人众多,小小一个乔装打扮,自然难不倒他们。看着林黛玉,顶多就是觉得这小兄弟有些阴柔,却不会误认为她是女子,有了许郇先生的引荐,加之两人芝兰玉树,站着就不凡,何况,他们身后还有林沐这个鹰王,大家伙儿都对他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尽管姑苏城与金陵尚有距离,可关于鹰王的传言,早就已经蔓延到这儿,在座的,除了个别实在孤陋寡闻,否则,多少都听说过这位传奇人物。
所谓的有志之士,说到底,就是郁郁不得志的学子呗,寻求出头之法便是他们每日活跃于此的动力。而林沐的出现,显然为他们提供了一条捷径。于是,除了正经要在这儿学习的人外,许多人趁着许郇讲述的过程中,暗暗地向林沐的方向靠,甚至多番打量,脑海里紧急搜索关于鹰王的各种消息,企图等讲解结束,凑上好好套套近乎。
这些人的态度大抵分三种,除了部分林黛玉看不明白,有些真的是明目张胆。林黛玉冷眼看着,有些不屑。叔叔是何等人物,那轮得到这些人品头论足,那部分态度明显带着骄矜,似乎不想与叔叔这样的权贵交谈的学子,最是让林黛玉看不起。
都说穷书生穷书生,只怕个个都等着用叔叔做跳板,彰显他们的宁折不弯,不伺权贵的骨气呢。
或许换成从未出过贾府的林黛玉在这儿,会更加包容些,可换成已经跟性情疏阔的先生上了半年学,再加上林沐与红袖等人的耳濡目染,如今的她,早非当年。看到这些人行为举止,动作神态,就能将他们内心的戏份猜个一二,看着部分人羡慕的小眼神,林黛玉忍不住心里暗笑,自豪感油然而生。
林黛玉自然是爱诗书的,她的知识储备足够,在边上听着学子们以实用性和华丽度为话题,讨论诗词的遣词造句问题,听得津津有味。她对那些人的鄙夷,却不能抹杀掉那些人的才学,浑水摸鱼的也有,可大多数,还是有真才学的。
林沐看着侃侃而谈的一个个青年,部分面容青涩,尚不知天高地厚,也不知世道艰险,一腔热血,等着为这个国家泼洒。其实这些人很像上辈子的自己,林沐看着这些人,心中隐隐生出一丝丝的喜欢。
书生的嘴最是厉害,很多话当权者是听不得,可在这姑苏地界上,言论可谓是相当的自由。林沐并无意多事,躲在队伍后头,看着他们论战。这些人向学的心也难得,这样寒冬腊月里,虽然生起了火炉,可有一部分家境贫寒的学子们,还是穿的不够多,瑟瑟发抖着。
或许他可以考虑,给这些人一个机会,林沐揉了揉林峘的脑袋,笑眯眯地看着他,小声的嘀咕道:“峘哥觉得,这些人怎么样?”说实话,林峘才是他想要着重栽培的,而这首先要学的,就是如何看人。
林沐在海盗窝里学到的,可不仅仅是那种土匪性子,更兼之这份心性。鱼龙混杂的地方出来的人,都有一双慧眼,林沐正是如此。当然,如今他盘算着的,可不仅仅是帮一帮这些学子,而是如何在让他们感恩戴德的同时,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这时候他就想起秦闫了,早知道应该带他来,不用自己动脑子,就能给处理的很好。忍不住叹了口气,这身边这么些个人,还是不够用啊!
正文 26.遇险
这次的观战还是收获颇丰的,对于林黛玉而言,不仅仅是看到了这个时代最具特色的一幕,叔叔支持的态度更是让她有些欢喜。从前她也读女则和女诫,心中虽然有不输于男子的志向,却无奈世道不容。
如今,有了土壤,心中的那颗种子,倒是生根发芽了。
回程的路上,林沐骑马,而林黛玉带着林峘坐马车。雪后的林道虽宽敞,却湿滑,一行人小心翼翼,不敢大意,树枝上的积雪随时可能掉落惊马,随行的护卫们可都警醒着呢。
这条路上当然不只是他们,还有部分返程的书生,有些步行,有些坐在牛车上,还有跟林家一样,有辆马车接送。此时的风气还是不错的,江南乃文人聚集之所,人才辈出,许多寒门子弟熬过了这个阶段,都有了质的飞跃,所以,互相之间,哪怕差距悬殊,也不会当面点出。
林峘偷偷掀起帘子往外看,在他看来,这些人都是顶顶厉害的,出口成章,让他十分羡慕。说到底,如今林峘不过是个六岁的小豆丁,虽然看尽了人情冷暖,却不妨碍他骨子里头仍然保留的一丝丝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