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牧云记同人)海上牧云记之寒霜天下_作者:香橙蒸蛋(36)

2018-03-01 香橙蒸蛋

  武学人才之事倒好说,有掌握兵权的帝王和穆如大将军同意,纵使那些文臣再嘴碎,也没法翻天来。

  可是科举之事,却正好打在了文官世家的七寸之上。若以科举选拔寒门学子,那么会大大减少他们的子弟可以为官的数量。因此这项改革引发了群臣的反对。

  当牧云寒宣布将在来年春日举办文武两项的科举时,薛彧拿起奏疏说:“陛下从六岁起就沉迷兵法,对这文官体系倒是不大熟悉。臣明白穆如铁骑和牧云银甲因为世袭而战力衰退,需要武举。可文臣这边,世官制之下,都是忠于陛下,忠于我大端江山的。若陛下执意打破这种体制,臣恐怕没有了文官世家,牧云氏江山遭小人觊觎啊!”

  牧云寒看了看薛彧的奏章道:“哦,薛大人倒是对我牧云银甲治军有些办法,朕就不拂你的意。让你去澜州当个参将。”

  薛彧惊吓道:“陛下,万万不可啊!跟在陛下身边辅佐陛下是臣毕生所求!”

  牧云寒看了薛彧这般模样,就没有再吓唬他。

  孤松直道:“陛下,这世官制是牧云氏祖宗之法,陛下若无超越牧云氏先祖的自信,这祖宗之法还是不废为好!”

  宇文慎谨道:“时迁则法异。祖宗之法再为精妙,现在也已经过去三百余年了。若如今还强调世族与庶族之差别,等待端朝的,不再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而是一场自下而上的民变了!”

  孤松直不可置信道:“宇文慎谨,你在朝堂上说些什么!你为的不就是能够提拔与你家境相似,将来能同你一齐控制朝政的人吗?”

  宇文慎谨道:“科举选拔的是世族还是平民有什么重要?重要的是科举可以给大端带来更有益的建言和更出色的人才。这才是臣希冀能够推行科举的原因。臣心中只有大端和陛下的福祉,求陛下明鉴。”

  朝臣当中出身世族的有想以死犯谏的,也有指着帝王的鼻子大骂的。

  牧云寒也不说话,静静地等他们说完:“众卿没有其他的意见了吧?是朕的不是,早朝前忘记跟众卿说了,科举之法朕已经决定要施行,今日在朝堂之上供众卿讨论,只是想看看众卿有何修改之法,而不是想征求众卿的同意。既众卿没有修改意见,那就退朝吧。”

  科举之事让朝臣彻底地明白,如今龙椅上坐着的帝王再也不是那个任由他们支配的明帝牧云勤了,而是大权在握的、不在乎他们生死会给他带来污名的牧云寒。

  科举过后,牧云寒和严霜进一步废除了端朝的分封制度。以后牧云氏皇子可以被封王,可以被授予官职,但是只能留在天启,也不会再拥有王子亲军。

  来年秋日,文武两项科举结束后,牧云寒抱着牧云凛同严霜一起站在午门的城楼上看着被选拔出的英才在晚宴结束后离开。牧云寒逗着牧云凛说:“凛儿快看,这些人都是未来要辅佐你保卫牧云江山的。”

  牧云凛没有回应,只是同他父皇一样欣喜地看着人群,不知他是看见人高兴,还是真的同他父皇感到一样的高兴。

  牧云凛已经是会唤父皇母后的年纪了,虽则牧云寒答应严霜要做个严父,可除了牧云凛使小性子的时候他符合了严霜的标准。其余时候,上朝之时威风凛凛的帝王,下朝之后换了朝服看见在蹒跚学步,迈着小短腿向他走来的长子,顿时朝堂上的阴霾烟消云散。陪凛儿玩耍时,牧云寒会教凛儿怎么使他的小弓。午间同严霜一起看书时,如果凛儿醒着,他也会给这个将来会继承他衣钵的长子念几句兵书。令严霜最哭笑不得的是,牧云凛第一句学会的经典不是“人之初,性本善”也不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而是“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严霜无奈地说道:“凛儿才这么小,你就同他说这个,也不怕他不懂。”

  牧云寒用那只没有抱牧云凛的手将严霜揽入怀中:“不管凛儿懂不懂,也要告诉他,这江山是他的父皇和母后共同打下的。要让他知道,他的父皇同母后为了这牧云江山废了多大的气力,他未来要好好珍惜。”

  一开始接墟神任务时,其实严霜有些忐忑。让牧云寒转变性子成为帝王,不知道是不是一个好结果。他可能会由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将领,转变为对世上所有的可能对他的帝位产生威胁的人都具有疑虑的帝王。之前劝说牧云寒不要太早封牧云凛为太子,她也是害怕,君王,尤其是有为的君王,在自己三四十岁仍然年富力强时,太子已经长大成人了。而他们的太子,大多也已经稳坐太子位十几二十几年。君王觉得自己还可以治理天下二十载,而年轻的太子也已经迫不及待想要接过权柄,最后都是你死我活。汉武帝、唐太宗年间都发生过这样的事,她不希望同样的事情发生在牧云寒和牧云凛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