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小蕙姑娘上辈子没亲眼见过那场哥哥娶妹妹闹剧,祝家庄又废了很大的力气压下去了流言蜚语。王家姐妹平日也在尼山上,也没什么手帕交,所以祝英齐婚宴上的事小蕙姑娘还是听马家的丫鬟谈起黄良玉的时候顺带提的。
黄良玉上辈子到底还是做了马太守的续弦。马太守虽然将她换了个身份抬进门,可官家太太都是些眼目众多的人物,又怎么会不知道她真实的身份?黄良玉虽然是大家闺秀出身,但是毕竟有过污点,在别的姑娘家试着学习持家的时候她学的是如何伺候男人,自然有些小家子气。马太守又因为马文才的态度不好对她亲热,导致黄良玉在官家太太那里越发抬不起头来。
因着小蕙姑娘与马文才的关系,她倒是几次叫了小蕙姑娘帮她周旋。
小蕙姑娘毕竟是尼山山长的女儿,山母也把该教给女儿的都教了,再者“腹有诗书气自华”,小蕙姑娘通身的气派也是高雅,再者她到底是琅琊王家的人,姐姐也是嫁给荀巨伯,荀家也是中品士族。是以小蕙姑娘在杭州城的官夫人眼中更像是马家的正牌夫人。只是没有名分而已。
一来二去,她自然与黄良玉熟悉了,也算是手帕交。黄良玉是没有心机的,又或者说她对小蕙姑娘没有什么戒心,毕竟没有利益冲突。这样,她倒是从黄良玉那里听说了不少她年少的事情。
小蕙姑娘同情她的遭遇,但是她无能为力。只能看她逢迎在各种宴会上,笑着与比她大一辈的马太守相处。
所以,这一世,她不会让黄良玉有这样的遭遇了。也不会再让她以马夫人这样的身份出现在马文才面前。
小蕙姑娘向山长山母撒娇打诨,说是早日要去看看上虞的风景,沾沾喜气。
山长自然不疑她,山母虽然觉得有些奇怪,但是细想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便也依了小蕙姑娘。
兰姑娘不耐这些宴会,她想一心一意研究药理,山长山母便听从她自己的想法,把她留在了尼山。
所以,尼山这一众到达上虞时,离婚宴还有三四天。
这在小蕙姑娘的意料之中。
祝家庄虽然没想到山长山母会来得这么早,但想到路途遥远,时间估摸得不准也是常有的事情。祝家庄有的是钱,安排住处也是件极方便的事情。
祝夫人又听说了小蕙姑娘想四处逛逛的想法,想着小蕙与她的九女年龄相仿,便让祝英台带她四处逛逛。
祝英台初见小蕙姑娘的时候还有些呆:“这个妹妹,我好像见过。”
两方的大人都轻笑了起来,祝三夫人是个爽朗的性子,她道:“莫非是梦里?”
小蕙姑娘自是知道祝英台眼熟的感觉是为何,她但笑不语。
祝英台口齿伶俐,接道:“就像我当年见到三嫂你一样,也是想相见恨晚呢!”
“那可不行,你可没有哥哥娶这位王姑娘了。”祝三夫人笑道。
小蕙姑娘觉得这时也不好再保持沉默了,便说道:“许是我跟祝姐姐投缘。”
两家也是愿意看到这两个小姑娘好好的相处的。
山长山母心疼自己女儿长这么大都没有什么好朋友,祝家是因为小蕙毕竟是尼山出来的,文静的性子正好压压祝英台,让她也多点文静。
“那你们便去玩吧。”山母挥挥手,便放行了。
多说也无益,倒不如让小蕙多去逛逛。
“所以你是想去尼山学习吗?”小蕙姑娘看似目不转睛地盯着摊主做着糖人,余光偷偷注视着祝英台。
祝英台坐在一旁,双手捧脸道:“男儿能去的地方,为什么我不能去?”她声音娇俏,但是配上她一脸郁闷的表情倒是有点喜感。
小蕙姑娘微微勾起唇角:“好啊,我可以帮你劝劝我父亲,但是你要答应我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祝英台凑近了她,很是兴奋,“只要不是杀人放火,我都答应你。”
“我想见见你八嫂。”小蕙姑娘接过糖人,回答得有些漫不经心。
祝英台有些警觉:“你见我八嫂干嘛?”
“我要看看我挑的东西适不适合她啊。”小蕙姑娘一脸理所当然。
祝英台这才反应过来:“原来你就是那个帮我挑发簪的姑娘。”她那时候心急,也没仔细看,这才导致她对于小蕙姑娘只有熟悉感,却认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