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长呆在原地思索她话中的深意,最后一无所获。
作者有话要说: 【帷帽原属胡装,最开始的样式叫幂蓠,一般用皂纱(黑纱)制成,四周有一宽檐,檐下制有下垂的丝网或薄绢,其长到颈部,以作掩面,至隋唐把四周的垂网改短,亦称“浅露”,据说昭君出塞戴帷帽,亦名昭君帽,据记载帷帽为晋代所创,汉代并没有帷帽,宋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已经指出,但阎立本所创的昭君出塞影响很大,因而历代也错称为昭君帽,一直延续至今。】
其实晋代的男女大防没有明清那么严重,但是晋代毕竟是乱世啊。
山母说山长是傻子的原因是山长没看出来这个王蕙故意表现出来的样子。
小蕙姑娘毕竟前世这么多年不是白长的。兰姑娘山长看不出来,但是山母能看出来。
下章应该能掉落一个文才兄
☆、桃花酿酒(三)
苏安乖顺地跟在小蕙姑娘后面。他模样清秀,只是眉眼间有着丝丝阴郁,很淡,却让小蕙不能忽视。面带阴郁的苏安,与上辈子那个土匪头子,真是十分相像。
小蕙姑娘隐在帷帽后,见他这副模样,无声地叹了口气。
她有点小纠结,她知道苏安本性不坏,只是身在乱世,男儿身难免有些枭雄的念头,又加上谷心莲的催化,他后来变成那样一个冷酷的强盗头子,情有可原。
只是,上一世,他差点就伤到了那个人。
要未雨绸缪,斩草除根吗?
也不见得要这样吧。
小蕙姑娘皱了皱眉,不知不觉叹了口气。
人啊,还是要读点书的。不单是为了那句“腹有诗书气自华”,更是因为读书多,自然更能明事理。再不济,也能学个梁山伯心怀天下的仁心仁德。苏安错就错在见识太浅,自然做错了事。
苏安自然是听到了那声叹息,他不明所以,便微微向前问道:“小蕙姑娘,可是想到了什么烦心事?若是苏安有能帮上忙的,姑娘吩咐我去办就好了。”
“你想读书吗?”小蕙姑娘轻轻说道,以一种十分犹豫的语气。但她帷帽后面的面色确是十分坚定的。她没错过苏安面上闪过的狂热。
但苏安依旧说:“我是什么身份啊,小蕙姑娘不要说笑了。读书,是士族的权利。”语气十分落寞,他是个知道分寸的人,也有些许心机。若是当年的她听到这样的话,一定强硬地要教他。
小蕙没打算改变自己在旁人面前的样子,因此,她带了点气愤的语气说:“谁跟你说这样的话的,你放心,我回去就跟阿爹说。”
她想,苏安这般不甘身世又有野心的人是一把利剑,而她总是要帮他把这把剑用好的。把他掌控在手里,这是她能为他做的。
这也是她欠他的。
“多谢小蕙姑娘了。”苏安面上的喜色是怎样都掩不住的。
小蕙没接话,她信步向前,步履坚定。
苏安无端觉得她像极了一个将军,身有杀伐之气。
苏安对坊市很熟悉了,之前书院跟商户商谈的时候,苏安也陪在山母旁边。他记性不错,几下就把小蕙带到了酒坊。
“小蕙姑娘,这便是了。”
王蕙轻轻点头。她并不是长袖善舞的人,因此她把店家扔给苏安应付。自己进了店专心致志去看酒了。看酒还是要看品相的,因此小蕙微微拨开了面纱,凑近了看酒,这也是为了方便闻酒味。
她本是想买几坛青梅酒便好,却是被店内的一坛酒给吸引了。她闻不出种类,瞄了一眼与苏安聊得正欢的店家,还是觉得要自力更生。
她正要凑近了闻得更仔细一些。
“十年的女儿红酒。”有个倨傲的声音在小蕙姑娘身后响起。
这个声音,真是丝毫未变啊。她眼底有淡淡的湿意,她只庆幸她现在带着帷帽。
小蕙姑娘微微正好帷帽,转过身去。
“多谢郎君。”她的声音有点哑,“郎君好才识。”
马文才本就是随性的人,她夸他,他照收:“自然。”
真是,可爱啊。
小蕙静静看着他,穿透时光与空间,仿佛看见多年后那个骁勇将军。
马文才直觉觉得她的眼神不对,像是透过他,看到了另一个人。
他本能觉得不舒服,剑眉紧皱,刚要说什么。
小蕙前世与他相伴多年,他的表情哪里不懂?见是他有些恼怒的前兆,便张口叫了苏安,付了几坛青梅酒与那坛女儿红的酒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