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蕙姑娘把手从帷帽上拿开,转身依旧是一张笑脸:“当然。”
她果然没有想错,来人便是那祝英台,梁祝传奇里的女主角。
只见她一袭白衣,有几分男儿的洒脱,虽然女气依旧明显。但魏晋风流,擦脂抹粉的男子也是常见,她也不算突兀。她上半辈子喜欢她,并不意外。
显然店家是认识祝英台的,只微微一笑,又做自己的事情了。
“敢问公子有什么指教吗?”小蕙姑娘做了个标准的礼节。
祝英台轻咳一声,面上似乎有些尴尬:“可否请姑娘帮我选一支簪,在下祝英台。”她扮作男子不是第一次了,却是第一次这样拦住一位姑娘,也亏得这个姑娘性子好。这样想着,她又补充道:“若是姑娘帮了我这个忙,姑娘的首饰便记在在下的账上。”
小蕙姑娘浅浅一笑,这个买卖真是不亏。她又有什么理由不答应呢?
“请问公子是要送给谁呢?”她问得漫不经心。
“未过门的嫂嫂。”祝英台也答得随意。
小蕙姑娘轻笑一声:“那性子如何,又有何爱好?”她指尖轻轻拂过那些首饰,似乎在感受触觉。
若她是寻常女子,听到这里多半会皱起眉头。自古以来,叔嫂的关系是最需避讳的。祝英台这番举动,实在是过于亲昵了。只能说祝英台毕竟没有什么心计,性子单纯,虽然聪慧也不够谨慎。
只是,祝家庄怕只有祝英台的八哥还未娶妻了吧。那祝英台口中这个嫂嫂就该是黄良玉了。
想到这,她目光闪了闪。
祝英台似乎注意到她这样不合礼仪,掩饰性地补充道:“也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姐姐,性子很是贞静。”
小蕙姑娘脸上的笑意丝毫没有褪去。她挑了一支品色好的碧玉簪递给祝英台:“良玉无暇。既是贞静温婉的性子,配玉正好。”这支簪子上雕着碧竹,竹,一向寓意坚贞。小蕙姑娘掩去眼中淡淡的讽刺。希望黄良玉能配上这支簪子
她倒是忘了黄良玉这个人,这辈子,不该让她跟马太守遇上。
祝英台接过簪子,见它品相也好,寓意也好,便欢欢喜喜地接过。向小蕙姑娘道了歉,与店家道了一声便急急地离开。
“店家,那人应该是那祝家庄的九小姐吧。”小蕙姑娘重新戴上了帷帽。
“姑娘的眼力一向好。”
小蕙轻轻一笑,见苏安过来了,便与店家道了声再见。
出手大方,男扮女装,与店家熟识。
这几条,还不够吗?
☆、桃花酿酒(五)
小蕙姑娘依稀记得那是一个极其明艳的春日。
阳光透过桃花,穿过窗棂,在她的榻上撒下斑驳。光与影的搭配很是夺目,她有一瞬间恍惚。抬起手,静静看光影,看着看着就笑了起来。
她披了一件藏青的外衣,拿了剪子在院外剪了一支桃花。又找出一只汉白玉的花瓶来,装水,把那支花随意插进去,把它放在书桌上。
房间里依旧有光,但渐渐有些淡去。
她摸了摸这支花,突然叹了一口气。
这样美的景色,她想与他一起分享,但是,这时的他啊,在远方。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她默默念着这句话,搂紧了外衣。
马文才啊,你怎么舍得离开,离开这个有她的气息的地方。
“马文才。”小蕙姑娘喃喃,缓缓睁开眼。
兰姑娘似乎听到了什么动静,转了一下身,睡得不是很安稳。
小蕙姑娘帮她捻好被子,窗外月光皎洁,她也实在没有什么睡意,便靠着墙壁默默地坐着。
这个梦后面是什么?
哦,是她正想要捧着花瓶放到马文才偶尔小憩的厢房去,一个丫鬟突然跑进来,慌慌张张地说:“蕙姑娘,将军战死沙场了。”
那个花瓶就那样直直坠下,摔得粉碎。
她蹲下身,把碎片一点一点地拾了起来:“我知道了。”
语气平平淡淡,没有撕心裂肺,没有心伤。
“姑娘。”小丫鬟一脸惊讶。将军对这位姑娘多好,可如今将军殉职,蕙姑娘竟然无悲无喜。
“你下去吧。”她挥挥手,继续盯着碎片。
哪里是没有波动?只是,他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她就只能支持他走下去。他到底是深爱祝英台,心心念念,她陪伴他多年又如何,全杭州都知道她王蕙是无名无分地跟着他,他的正妻永远都是祝英台。哪怕她让他在众人面前受辱。马文才对她王蕙另眼相待,不就是因为他们有共同的有关祝英台的回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