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同人)行行重行行_作者:郑阿故(85)

2018-02-25 郑阿故

  陵安三年,司马元显下令征发江东八郡“免奴为客者”,以充兵役。

  此令一出,朝野上下自然嗅到不一样的味道。

  而远在尼山的山长,虽然远离了政治斗争,但是该有的政治敏感却还是存在的。

  他忧心忡忡地看着窗外的萧瑟秋景,叹了口气。

  一旁的山母自然也明白他心中所忧,却也没有办法宽慰。毕竟,尼山在朝廷中虽然根系庞大,但在这种时候并没有什么发言权。

  她想了想,还是问道:“我们,还是让学子回去算了。这世道,动荡不安。与其在书院中学习,还不如让他们早早回去,好与亲人相伴。”

  山长沉思片刻,缓缓点了点头:“也跟兰儿小蕙说一声,以后不能就待在尼山,不要出去了。”幸亏因为之前小蕙出游,他对尼山的护院也重视了几分,这次竟然还有些莫名的庆幸。起码,尼山不会受到太大的冲击。

  想到小蕙,他神色一动,转头跟山母对视了一眼。

  他摸着灰白的胡须,笑了一声:“小蕙这个丫头,怕是早知道这些事了。”

  山母嘲笑道:“你之前还都没有察觉,怎么这次这么敏锐了。”

  山长清咳几声,有些怅惘道:“起初,我也是不知道的,但是时间一长,为人父母,总是有所察觉的。小蕙这个孩子,多少也没有特意瞒着。”他轻轻拍拍山母的手,“我们老了,儿孙自有儿孙福。”

  山母也笑道:“的确是这个道理。因此我才没有阻拦她。”要不然,光凭着小蕙一人,没有山长山母的默许也干不出事情来。

  提及女儿,山长不免露出一丝笑意来。

  自然,做父母的也不能护住她一生一世,倒不如,让她自己拿决定。

  倒是山母又提了一嘴:“我看兰儿跟那个荀巨伯倒是情投意合,我看,是一段缘分。”

  山长的脸色自然冷了下来。他说:“我再看看。”

  山母偷笑,作为一个父亲,对于女儿婚假之事,山长看来是要严肃到底了。只是可怜了荀巨伯了。

  这样想着,之前还有些冷然的气氛缓和了几分。

  过了几日,山长宣布了这个消息。

  学子之前也是从家族那里了解到了时局的变化,自然对山长的决定没有太大的意见。

  小蕙她们早几日知道了这个消息,也没有多少惊讶。只是兰姑娘想着之前的计划,多少还是有些叹息。

  马文才掌握不了自己身体的掌控权,马家与祝家庄的亲事也快提上议程了。动荡实在是来得太早了,虽然早有防备,但终究抵不过天意。

  兰姑娘叹了口气,还是决定到书院中找荀巨伯,却没想到推门就看见了门外一脸犹豫的荀巨伯。

  她一脸惊讶:“荀巨伯,我正巧要找你呢。”话语间,已经微带娇嗔了。

  荀巨伯假咳几声,给自己壮了壮胆子,他说:“兰姑娘,你愿意跟我一起吗?”

  饶是兰姑娘已经明了了自己会跟荀巨伯在一起,却还是被他这句话羞到。她有些磕磕绊绊地回答道:“你跟你父母说过了吗?”

  荀巨伯眼睛一亮,兰姑娘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委婉的赞同了。他扬起一个笑脸,重重地点了好几个头。末了,还有些小心翼翼地问道:“你同意了?”

  兰姑娘想着他快要回家了,不如给他个承诺也好宽慰他的心。于是也就微微点了头。

  却没想到荀巨伯接着说道:“我还有第二个消息要告诉你,我跟家长父母商量过了,我就待在书院就好了。”

  兰姑娘哪里想到他还有这一茬,顿时有些恼道:“你做这个决定是真的考虑周全了吗?尼山虽然看上去安全,但是毕竟比不上家中安全有归属感。我是怕你,因为……”

  荀巨伯唇边一直挂着笑意听着兰姑娘对他的教训,时不时应一声。

  这番态度,多少也让兰姑娘心中的恼怒淡了些。

  而小蕙,收起被兰姑娘遗忘的药材,啧啧了几声。

  前世这两人也是这样,荀巨伯无条件听从兰姑娘,也亏兰姑娘性子好,不恃宠而骄,不然荀巨伯对她的爱迟早会引起一些家庭矛盾。

  她这个孤家寡人,还是不要凑热闹了。

  只是,尼山要让学子们回去,她免不得还是要做一件事的。

  小蕙来到了马文才院子里,马府的随从已经在收拾东西,马文才端坐在上方,安然喝着一杯茶。这也是他上辈子祝英台死后的习惯,他本来也习惯了借酒浇愁,但没多久就因此有了隐患。大夫便让他喝些茶。之前喝酒也不过是为了浇愁,其实喝什么都一样。他醉倒了也见不到祝英台,还不如就好好生活。于是,喝茶到了成了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