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侠五义同人)怂郡主追夫记_作者:凌沧州(47)

2018-02-17 凌沧州

  赵宁与刘太后同住同吃,翻刻好了传国玉玺。

  经此一事,赵宁也对刘太后有了一个深的认识——出身贫民而做到太后的人,有的不仅仅只是美貌与运气。

  而出身于苗根正红的八贤王膝下的赵宁,最擅长的就是装傻。

  赵宁歪着头,甜甜一笑:“谢太后挂念,我的刀工怕是不行的,父王前几日还在埋怨我做饭难吃来着。”

  太监笑笑,道:“郡主与包大人同行,怕是不需要您做饭的。太后说了,您年龄小,没出过远门,太后此举也只是想要您多出去转转,或许有利于您的病情。”

  看看赵宁,太监又道:“太后还说了,好钢啊,要用到刀刃上。”

  赵宁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私下却握紧了帕子,刘太后要她同行的目的旁人难以捉摸,她却是极为明白的。

  那盗走传国玉玺之人,或许想的是皇家必会大乱,谁知刘太后丝毫不乱,又拿出了传国玉玺,此举无疑说明了,他盗走的那个玉玺,是假的。

  皇宫素来守备森严,能从皇宫盗出玉玺,想来那人也是经过了无数次精密的算计,谁知费尽心思盗出了假玉。

  销毁吧,万一手里的玉玺是个真的呢?

  便只好留在手里,以图日后的打算。

  此事已经过了数年,数年间,想来刘太后也没少费工夫打听玉玺的下落。

  陈世美与秦香莲之事,许是叫太后查出了一二,这才亲到公主府带走赵安,又叫陈世美写认罪书,更有甚者,叫包拯去沧州查探秦香莲刚踏进沧州地界便被发配的事情。

  以此为名,掩饰着调查玉玺之事。

  而赵宁,又是与赵安最为交好的,她与包拯同行,也算是师出有名。

  她造得出假玉玺,也能辨得出真玉玺。

  ——————

  开封府内,宣完圣旨之后,太监左等右等,总也等不来开封府的人给他塞沉甸甸的银子。

  开封府的茶也是极为难喝的,他喝了一口便再也喝不下去。

  向包拯使了眼色,包拯屏退左右,将太后的密旨交给了包拯。

  包拯笑着接了,随手塞给了太监一个红包。

  太监摸了摸,一枚大铜钱是也,顿时脸上的笑再也挂不住了,走出屋门之后,还是展昭看不过去了,偷偷地塞了他几锭银子,让他打酒吃。

  包拯看了密旨,脸色越来越凝重,最终长叹一声,将密旨揣在怀里,揉了揉脸,恢复往日的神色,吩咐众人收拾东西,尽快起行。

  刚收拾完毕,便见八贤王亲自将赵宁送了过来。

  八贤王原本怒气冲冲地找太后去理论,让赵宁长途跋涉与要她性命有什么分别?

  但听完刘太后的话,方意识到此事的严重性。

  事关大宋朝的国运,他再怎么不舍,也只能作罢。

  回到王府,便从侍卫里挑了几个好手,千叮咛万嘱咐,要他们务必照顾好赵宁。

  又去库房,将那滋补之物满满地装了一大箱,唯恐赵宁路上身体不适。

  做完这一切,才百般不舍地送赵宁来开封府。

  赵宁轻轻撩开凤撵帷幕的一角,去看人群中挺拔而立的展昭,正巧展昭也微微抬头向她看来,赵宁的心脏砰砰地跳个不停,手上一慌,帷幕落了下去。

  赵宁:“…”

  待赵宁平息心情,重新再撩开帷幕时,展昭已经低下了头,正与八贤王说着话。

  八贤王拍着他的肩,他向八贤王抱拳一笑。

  赵宁不用想,也知这是父王拜托展昭照顾她。

  儿行千里母担忧,女儿行千里父亲又何尝不担忧?

  赵宁心头一酸,放下了帷幕。

  马车缓缓移动,展昭骑着马追了上来,他轻轻叩响赵宁的凤撵,赵宁揭开帷幕,锦绣帐里露出了一张眼圈微红的小脸。

  展昭微微一怔,随即温声道:“沧州离东京并不算远,郡主无需担心。”

  赵宁吸了吸鼻子,声音有点哑,看着展昭英气逼人的脸,心里既甜蜜又心酸。

  展昭继续道:“我会一路护在郡主左右,保护郡主的安全。”

  赵宁睁大了眼睛,雾气蒙蒙的眼睛看着展昭,小声道:“那…包大人呢?”

  展昭微微皱眉,很快眉目又舒展了开来:“包大人有张龙赵虎王朝马汉,想来也是无事。”

  展昭的小动作逃不开赵宁的眼睛,心里知道这只怕又是父王交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