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同人)悠闲宅女的综穿生活_作者:滚滚长江东逝水(43)

  诸葛亮通过对时局的分析,总结出兴亡成败的规律,那就是要成大事不仅依赖天时,更要有人谋,这里至少有两层意思,一层是说要想成事,必须重视人才;另一层是说,只要不懈努力,就可以改变客观上的不利,这是给久处下风的刘备打气。

  根据对眼下时局和各路豪强此消彼长变化的分析,诸葛亮为刘备规划出一个战略蓝图,就是尽可能避开强大的曹操,想办法与正在快速成长的江东孙氏结盟,占据荆州,进而徐图益州,寻求三足鼎立之势。

  这让刘备豁然开朗,心中久积的抑郁一扫而空。尤其是诸葛亮提出的占据荆州和益州之后,等待天下变化,到时候兵发两路,一路由荆州北上宛县、洛阳,另一路由益州攻击秦川,到那时天下可定,汉室可兴,更让刘备大为高兴。

  于是,诸葛亮离开了隆中,开始了他新的人生征途。

  刘备此时已不在新野,而在樊城。据《世说新语》记载,刘表后期将刘备羁縻于樊城,原因是对他心存忌惮,并不信任。樊城不远,就在汉水对面,诸葛亮来到这里,见到了老朋友徐庶。不过,史料中并没有诸葛亮或者徐庶在刘备手下担任何种职务的记载。

  此时刘备头上除了豫州刺史的空衔外,还有一个头衔是左将军,是朝廷的四方将军之一,比四征将军还要高,相当于大军区司令。这是货真价实的职务,是刘备投奔曹操后,曹操以朝廷的名义正式任命的。

  荆州牧刘表也有一个朝廷授予的军衔,镇南将军。刘备的左将军比镇南将军至少高两级,所以当初刘备投奔刘表,刘表只是让他帮助协防北方,而没有任命或者表奏他新的职务。

  刘备手下有几个核心成员,他们的职务有点儿乱。武将方面,此时主要有关羽、张飞、赵云等人,这几位在后世的知名度都很高,他们之前的经历就不多作介绍了。此时关羽的正式军衔是偏将军,相当于少将副军长;张飞的正式军衔是中郎将,相当于准将师长,这些也是曹操以朝廷的名义授予的。

  赵云的军衔似乎比较低,《三国志》说他只是“主骑”,意思是负责骑兵,也有负责刘备贴身警卫的意思,相当于刘备的侍卫长吧。

  除了他们三位,武将之中还有一个人叫陈到,汝南郡人,刘备在豫州时就跟随左右,在军中的地位比赵云略低。

  文士方面,刘备手下的人才看起来倒也不少,有麋竺、麋芳、简雍、孙乾等几位。

  麋竺字子仲,麋芳字子方,他们是亲兄弟,徐州东海郡朐县即今江苏省连云港市人。麋氏乃徐州富商,世代经营垦殖,史载其家有童仆、食客近万人,资产巨亿。刘备担任徐州牧,麋氏兄弟便开始追随,刘备一度被袁术和吕布二人夹击,被赶到了海边,危难之时麋氏兄弟尽散家财帮助刘备渡过难关,并把妹妹嫁给刘备,得到刘备的信任。

  简雍字宪和,跟刘备是老乡,也是幽州涿郡人。他本姓耿,幽州地方口音耿和简相似,后来便稀里糊涂地姓了简,年少时便与刘备相识,跟随刘备奔走,长于辩论、议事,性情简单直接,不拘小节。

  孙乾字公佑,青州北海国人,是大学者郑玄的学生,刘备担任徐州牧,孙乾为从事。

  《三国志》说他们几个人当时担任的职务都是从事中郎,这个职务是刺史的属官,类似于高级参谋、高级参议。在刘备眼中,麋竺、简雍、孙乾等人尽管办事兢兢业业,也有一定学问,但并不是他心目中的智囊。

  所谓智囊,就是见解比别人高,看得比别人远,顺境中能看到危机,逆境中能找到机会,胸藏百万兵,在帷幄之中可以运筹千里。比如,每当利害来临,能认清利害的是一般参谋,能化解利害的是高级参谋,而能运用利害的才是智囊。运用利害,就是不仅能提前预知利害的来临,能巧妙化解利害,更能够把不利变为有利,把利害当成手中的武器。

  在隆中,诸葛亮一番话让刘备刮目相看,看来这个年轻人的名气不是凭空得来的,确实很有两下子。好的战略不需要复杂,越简单越有力,刘备对诸葛亮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虽然没有给他任命职务,却特别信任他,经常与他交谈,听取他的想法。

  刘备对诸葛亮信任的程度甚至让关羽、张飞不高兴,论年龄、论地位、论资历,都还轮不上这个年轻人。刘备也看出了苗头,主动给他们做工作,让他们尊重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