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眉心微蹙,不过转身便温和地拍了拍师弟师妹们的头,温声道:“师傅方才交代的任务可听懂了?”
师弟师妹们大声道:“听懂了!”
少年又微笑,道:“听懂了,便各自去吧。切记,要当心。”
师弟师妹们点点头,随后便一众散开了,两人三友的结伴往不同的方向走了。少年站在后方,看着他们渐渐走远,这才动步,打算离开。
薛洋方才一直盯着那位少年,不知为何,一看见他走,也莫名其妙地起身飘了过去,算准大概一步的距离,悄无声息地跟在他的身后。那少年的身子顿了顿,仿佛发觉了什么,可也没有回头,停顿片刻后,继续朝着前方走。
薛洋不紧不慢地飘在他身后,飘了许久,终归有些无聊,一直看着少年背后被裹得严严实实的佩剑。忽然,忍不住伸出手碰了一下。
那少年停下步伐,猛然转身,正正对上薛洋的一双眸子,打了一个照面。少年微微愣了,复又试探道:“……这位公子,可是有事?”
这回轮到薛洋愣住了:“……你看得到我?”
“看得到的。”少年彬彬有礼地微笑道:“公子方才一路跟着,迟迟不愿离去,想必是有事所托。可是有心愿未了?请说出来,我与你解决。”
原来这是把他当成徘徊于尘世中不愿离去的亡灵了,想超度他。
薛洋道:“是谁告诉你我有心愿了?”
少年一怔,道:“那公子为何一直跟着?”
薛洋歪头,饶有趣味的盯着他,玩笑道:“我看你眼熟不行吗?”
少年微笑道:“公子怕是认错了人。我自幼便在这山上,环山而抱,师承道门,不曾下山。”
环山而抱,师承道门。
这句话仿佛一个炸雷一般,薛洋好似被雷炸懵了一般呆滞住了,忽地瞪大双眼,抓住了少年的手臂,急道:“我问你,你抱得是哪座山,认得是哪位师……”话还未完,他却心神俱愣,垂下头,不可置信地看着自己的手:“……我、我碰得到你……”
少年也微微愣了,大概是也从来没见过能碰到人的亡灵,不过随后便收回手,温言道:“师父世称抱山散人,不过公子,这山,请恕不能言说。”
薛洋的心忽地狂跳了起来,盯着少年明亮的双眸,感觉喉咙发涩。忽然,他像是想到了什么,一把按住少年的双肩,强硬地把少年负着的佩剑拽了下来。
少年一惊,本想阻止,却慢他一步,眼睁睁地看着他撕开裹剑的布袋。
一打开,映入眼中的便是一把流光溢彩的清冷佩剑。剑鞘上是镂空的霜华雕花,剑身冷冷,如银星闪烁而璀璨明亮。
薛洋眼眶分明红了一圈,仿佛呼吸都停了下来,指腹缓缓摩挲着剑鞘上的两枚刻字。
霜华。
“晓星尘…… ”
――――――――――――――分割线
水潭边,微风阵阵,拂过心中安宁舒适。
薛洋席地而卧,一只手撑头,一刻不停地打量着晓星尘。他好像很快就接受了自己是个亡灵的事实,并没有什么怀疑的念头。相反,倒是对晓星尘透露出浓浓的兴趣。
少年端坐在一棵茂密的树下,素洁的白衣道袍落在青青草地之上。他手捧古籍,秀气的眉头微蹙,看得十分认真,仿佛在心中仔细品读。墨发一半束起,被淡蓝的发带一丝不苟地系住,余下的发随意地散落在肩上,微风一过,勾起了几缕。少年神色温和,眉目清秀,静坐在青山绿草之上,俨然一纸令人心旷神怡的画卷。
十四岁的晓星尘。
薛洋就那样静静地看着他。
这时候的少年,虽然斯文安静,可身姿体态却都透着十足的活力,仿佛夜猎一次杀几百只煞物都不会累。薛洋想起他在义城时碰到的晓星尘,与现在相比,实在是清瘦了太多。
薛洋想起来第一次遇见晓星尘的时候了。
晓星尘那时早已下山,揽拂尘负霜华,与宋岚行着济世救人的功德事,虽是依旧温和干净,却远不如这时少年的他,未入俗世,秀雅单纯。
薛洋皱了眉头,转而开始思考着他自己到底是怎么死的。可他分明对此事一丝一毫的印象都没有。想了半晌,一无所获,他有些垂头丧气的撤了手,打了一个滚躺在地上,抬手遮目,在指缝中眯眼看着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