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城系列之万城记事_作者:缘丫头(13)

2018-02-15 缘丫头

  夜幕降临,屋内的窗前,我抬起头望向天空,高挂在天空之上的月亮,又映衬着点点星光,“爹,娘,若你们在天之灵,保佑孩儿衣食无忧”。爹娘先后得病离我而去,“黑发人送白发人”,我身为人子,开始怀念那段日子了。

  我买了些烧纸,点上香,端上了点点心,在它们牌位前磕了头,尽身为人子的孝道,九泉之下,他们会欣慰的。

  我早早的便宽了衣,久久不能入睡,我满脑子便是爹娘的模样,莫非真的是爹娘显灵,给我报平安来了,秋夜,丝丝凉凉的,让我没了觉意,披上了衣服,出了屋门。

  屋外,“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横,盖竹柏影也,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而”。脑海中浮现一个人身影来,我又转念一想,我根本不用为他担心,他是一个官少爷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这么杞人忧天,多愁善感,自作多情了,大概是季节的缘故吧。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清风佛来,我打了个寒噤,我回了屋,静下心来,我不知道周公何时进了我的梦乡,在梦里,我欣慰了。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外来的朋友

  万城虽比不上都城富饶繁华,但也不失体面的,万城是上京都的必经之路,那些外族人也是经过的。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遇见了一位外族客人,只是,这位朋友我总觉得有些似曾相识,到底在哪见过呢,我不记得了,岁月,冲刷了我的记忆。

  我见他是一个生意人,便为他引见了少东家,一来二去的,便熟悉了,之后,便常常在一起聊天,无话不谈。

  我经常托少东家给我带些小玩意,让我的内心有种想出去走走看看的冲动,只因,太诱惑人了,我依稀记得,早年间,跟随父亲去过塞外,看那美丽的夕阳,回途中,借宿一家人之中,那一年,夕阳真美。可惜,一切都回不去了。

  我还记得,见他之时,我正在一摊位前盯着小玩意看,觉得很迷人,但,太贵了本成想,这些小玩意不值几个子,正当我不该如何的时候,他来到摊位前和老板谈起了话,弄的老板哑口无言,那玩意,原来不值。

  接触他之后,他才和我说,他们一族,最擅长弄些小玩意,保证让我满意,他是瓦族人,我记得,早些年,先皇曾赏赐我们家一个镂景花盆,好像就是瓦族朝贡的,可惜,那花盆早已不知所踪。

  他知道我喜欢这些小玩意,之后便和我说:"兄弟,以后你想要,尽管开口便是"。

  我不知道为什么,每次和他与少东家聊天,他们总是不自觉的把话题转移到我身上,聊起我来滔滔不绝,更甚至,常常把我晾在一旁,让我很是无奈,他常常也和我讲些趣事,有一次,他聊起了他的祖辈和他的一个朋友,让我很是羡慕。

  直到许多年后,我与先生、执香去塞外游玩的时候,我才渐渐的回忆起,那年的夕阳是多么美,还有那年的你,原来,这个世界真的很渺小。

  ☆、贞节牌坊

  这一天终究是不平凡的一天,城中的人都在城县看热闹,原来朝廷颁下了城中一个妇人表彰,朝廷在每城中都设有城县,城县设知丞一职管理城中事务,俗称“父母官”。

  我出身于耽美书斋,当过几年官,但还是因官场上的总总让我喘不上气来,所以辞官来到了这万城,我挤进了人群中,便见到一位太监正在传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特颁杨李氏贞节牌坊,钦此”。

  当颁完旨,交给了知丞大人之后,我便跟随着那些人来到一家人门前,我看到那府门前的牌匾换上了新的,我又瞧见从府门出来一妇人,大约五十来岁,我看了那妇人,有些眼熟。

  是了,我想起来了,她二十五岁就当了寡妇,只留下孤儿寡母四人,他有二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不爱持刀弄棒,只爱诗词作墨,二儿子叱咤商场,眼里却不爱钱,至于小女,巾帼不让须眉。

  她的当家的是一位大将军,抵御外族入侵,马革裹尸,连尸体都没有找到,正所谓“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大概是这个道理吧,他,事后被朝廷封为了护国大将军。

  我突然想到,百年之后,谁又来为我准备身后事呢,我已孑然一身,也许,我会落叶归根吧,再说了,百年之后的事,谁又会去深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