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哥,我们会一起守着墓园,直到死去的那一天。
作者有话要说: 关于卷三 秋的内容也写完了,整体充满着悲凉的气氛,烘托秋季,最后这两篇是作为回忆录写的,希望大家喜欢,多多支持。
☆、宋爷
万城的冬季银装素裹,街上的人们裹着厚厚的一层袄,虽进入冬季,路边街上的叫卖声还在吆喝着。
“卖馄饨了,卖馄饨了”。
“宋爷,这下着雪,您还是别去了,东家那,我小四可没法交代”。一位小厮从马厩里牵来一匹马,递给了他。
“没事,和东家说一声,我很快就会回来的,驾,驾,驾、、、、、、、、、、”。
“宋爷,您慢着点”。但不知,他,是否听见小厮的话,马蹄声越来越远了,远远的望去,只留下整齐的脚印,印在白雪之上。
小厮叹了口气,嘟囔着道:“唉,这宋爷就是倔脾气,我该怎么向东家交代啊”。
我走在街上,碰巧遇到了,看小四哥的模样,宋爷八成是去送货了,我上前搭话,道:“小四哥,宋爷是不是又去送货了”。
“谁说不是啊,今年万城的雪下的格外的大,却苦了宋爷,东家下的绸缎铺子已断了货,宋爷是个管事,他便亲自去了”。
我听了便道:“宋爷是个好管事,东家都对他以礼相待啊”。
小四哥说道:“谁说不是呢,宋爷也是好脾气的,我还记得宋爷第一次去送货,差点翻了阴沟里,那次还惊动了知丞大人,最后还是宋爷不追究了呢”。
“是吗”我问道。
“那一年,宋爷半路上遭了劫,那匪抢了绸缎,事后才知道,那一年,是青城的大雪之年,穿不暖的,奈何,他们做了贼,宋爷见他们可怜,便给了他们,宋爷空手而归,也惊动了知丞大人,以为东家丢了什么东西,事后,东家知道了,也不追究,发了善心,施舍了青城”。小四哥这才娓娓道来。
原来是这么一回事。
小四又道:“宋爷也不容易,他是秀才出身,有一子一女,每年才回家一次,甚至不回家,东家信任宋爷,让他做了管事”。
我问道:“小四哥,宋爷怕是有没告诉东家,又去送货了吧”。
“可不是么,这次又没有告诉东家,宋爷说走就走,没有人可以干涉他,我们这些做下人的,又能说什么呢,有这么一位踏实能干的好管事,是我们的福气,也是我们东家的福气,东家若是知道宋爷又去送货,指不定怎么训我们呢”小四叹了口气,说道。
宋爷的东家姓陈,是万城有名的大善人,受万城百姓的爱戴,家大业大,府下有百年药房、庄铺,这也是我搬来万城之后才知道的。
我原本以为不会与这种大户人家有什么交际的,可惜,我早已种下了缘果,只不过我不知道而已,或者说,时机未到。
信,则有,不信,则无。
不知不觉,天空之中又飘起了雪花,我向小四哥告了辞,打了一钟酒,暖了身子,便离开了。
作者有话要说: 进入冬季了,依旧是十篇,写完十篇,正文部分就完结了,剩下的还有十六篇番外。
☆、求学的人(上)
天大寒,我便想去先生那喝酒下棋,我便打了一壶好酒,去了先生那。
刚到私塾门口,便看见一群人围着私塾,有的还跪在了地上,以表示诚心,再看那私塾大门的紧闭,自从他那事以后,先生这名声可就传了出去,慕名而来的人也就多了起来,连我挤都挤不进去。
“吱呀”,门开了,出来一书童,那书童,我认得。
只听见那书童说道:“我家先生说了,无论是谁,一概不见,诸位请回吧”。
“一概不见”,这话一出口,有的人就泄了气,耷下了脸,我听了这话,倒是觉得,先生的气场倒是更高了,先生好大的口气,让我好生敬佩,一些人便不甘心的走了。
等一些人都走得差不多了,我这才发现,还有人依然坚守着,我便想上前劝说与他,不料想,书童迎上我,连忙说道:“小哥,您总算来了,先生等急了,先生这几日,成天的念叨您呢”。
我走到那人旁边的时候,他微微抬了抬头,望向我,那眼神,像是在哀求我,要我和先生说说好话,收下他当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