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驻军的主帅营帐里,一个白面书生披着三四层裘衣缩在炭炉边取暖。他双目微阖,眼底有青色,似乎很疲惫的样子。
“公孙策,”庞统正靠在椅子上看回京时漏下的文书,不时朝着炭炉边瞥一眼,“这里的冬天寒气太盛,你就算是靠在炉子旁边也必须保持清醒,别睡着了。”
“唔……知道了。”公孙策努力抬起眼皮,头重脚轻地答道。
上次祭天大典之后,赵贞以戴罪立功为由封公孙策为督军中郎将,遣他随庞统同去边境,查清刺杀一事的内情。另封参政知事吴信之子吴祎为督军中书令,亦与众人同行,表面为协同将军,实则为监视、限制庞统行为。
启程离京那天,包拯等人来送他。
小蛮抱着一大袋保暖衣物流眼泪:“公孙大哥,我听说雁门关那边冬天就下鹅毛大雪,地上结着一层厚冰……你又怕冷,我给你准备的这些衣服你一定要带着。”
包拯看看抽抽噎噎的小蛮。
展昭也走上来搭公孙策肩膀:“公孙大哥,今日你一去也不知何时能归来。我展昭发誓,你的家人就是我的家人,你不在时我和包大哥一定会照顾好他们。”
包拯再看看眼中含泪的展昭。
公孙策接过包袱,眼睛发红地看向包拯,小声道:“皇上对我有疑,对庞统只怕更甚。咱俩这次要分两方行动了。我在外,你在京……帮我多照应着些。”
“放心吧,咱们一起经历了这么多的险境,最后也都顺利化险为夷。你公孙公子聪明绝顶,这次也一定没有问题。”包拯点头。
公孙策勉强地笑了笑,拍他的肩膀示意自己明白了。
他虽然顶着一条娇贵公子的躯壳,但满腔豪情侠义,一向自诩是个为国为民的良才。官宦世家的出身更让他懂得审时度势、顾全大局,甚至为了保住他赵贞的皇位不惜用了自己都看不起的下作手段——最终换来了当权者的猜忌。
不过人生在世,头顶天脚踩地、上有乾下是坤,难道不是活生生的一张否卦吗?
公孙策曾经去过大宋北面与辽国交界的地方,那时天气尚暖,所以他在那里待得还算舒心。
这次情况完全相反,他一脚刚踏出雁门关,就感觉一股苍茫的巨大寒气砰地一下砸了他个满眼金星,顿时整个人都不好了,转身就到营帐里窝着不肯出来——没过几天,整个军营都知道来了个督军中郎将,还是个身娇体弱的京城公子哥。
不过就在窝了几天之后,公孙策偶然间发现庞统的主帅营帐里炭火烧得更暖和一些。于是他乐颠颠地天天去庞统那里蹭暖气,弄得庞统很是无奈——不过究竟是谁吩咐主帅营帐炭火要烧得很旺这件事,就不得而知了。
公孙策正享受着炭火的“烘烤”,那边庞统的副官贾宗良掀帘子进来:“将军,训校场边上发现了一具尸体。”
“什么?尸体?”庞统放下手中的文书,“去看看。”
公孙也赶紧裹紧身上的三层外套跟上去。
训校场在整个驻军地的西南方,被围在一整片树林里。冬天一到,掉光叶子的树枝干枯黯淡,叫人实在没有欣赏的热情,也苦了这些成天要在这里训练的士兵们,要忍受这样阴郁的气氛。
“天气不适于野外行军训练的时候,我军将士们就会在训校场操练。这训校场极大,约占数百亩地,其中草木甚多。”贾宗良边走边给公孙策解说,“另外大人请看,这里树木的分布是根据阵法来排列的,是我军练兵的‘法宝’……大人,阵法凶险,请一定跟着我的步法走。”
公孙策看着密林深处排列各异的枯木,心中有了些计较。
三国时期,蜀之诸葛孔明沿袭孙膑的八卦阵旧法,推演了“八阵图法”。他以乱石堆成石阵,按遁甲分成“生、伤、休、杜、景、死、惊、开”八门,以此为基的阵法变幻万千、攻守兼备,甚至还会在一定程度上误导敌人,令他们陷入阵法之中无法脱身。
由于西北蛮族连年不断的骚扰,前几任大宋老将在别无他法之时,请出了这个老祖宗传下的绝技。
于是在这片苍茫的大地上,沉寂多年的八阵荣光终于再现世间,寸步不退地守护着大宋的西北边关,屡次令辽和西夏碰壁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