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玄亮同人)白帝春深_作者:艾草(12)

2018-02-15 艾草

  “恐怕主公不只是想夺回荆州。”诸葛亮叹道:“若不手刃吴侯,主公必不善罢甘休。”

  刘备冷然望着他,看他还有何话讲。诸葛亮见刘备如此,便笑而不语。刘备见自家军师不肯说下去了,终是叹道:“孤多想跟你大吵一架。你…为何非要恪守这君臣之礼!”

  诸葛亮微微一笑:“来年兴复汉室,与主公泛舟五湖,主公想吵多少,亮都奉陪。”

  “真的么!”刘备心中一喜,随即摇头笑道:“那个时候,孤可舍不得与你吵架了。否则岂不大煞风景。”

  诸葛亮微笑了一下,随即切入正题:“亮自随主公,尔来十有四年矣。自草庐一对,至如今天下终成三分之势。得来不易…若无主公,亮至今也只南阳一耕夫。”

  刘备摇头:“说的什么话。孤自得军师,幸成大业。否则如今怕已是冢中枯骨。”

  诸葛亮道:“三分天下既成,请主公细思方才孝直所言:两弱相争,百损无利。孝直或不曾细说此间利害,主公盛怒之下也无暇细思。今汉吴均势,吴固无力灭汉,汉亦难吞吴。若倾力东进,败则元气大伤,一蹶不振。胜亦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使曹魏坐收渔翁之利。主公非要伐吴,以亮之见,若旨在收回荆州,见好就收,则败不至倾危。若胜,可全主公与我当初隆中之策。”

  刘备默然片刻,道:“孔明觉得,孤会败么?”

  诸葛亮摇头:“不。亮反倒认为,若主公倾国东征,挟山海之势,军威所到,吴必畏惧求和。主公此时便可以荆州为谈判之资。亮所虑者,恐主公不甘于此,必要灭吴。则吴必作困兽之斗…那时便如孝直所言,两弱相争,无论结果如何,皆是北方得利。则天下大势去矣。”

  刘备沉吟半晌,俄而起身望窗外落雨,叹道:“若如军师所言,孤不能替云长报仇,若未及一统天下,手刃孙权而身死。必然抱憾九泉,亦无面目见吾弟矣…”

  “主公贵体康健,龙凤之资,天必佑之!何出此不祥之言?”诸葛亮亦起身,缓缓道:“楚歌言道,身死国殇者为鬼雄。况云长义薄云天,英雄一世,必魂归天宇,终成神明。”

  “…是么?”刘备惨然笑了起来,回望着诸葛亮:“那孤呢?…若是你,又会是如何?”

  “我?”诸葛亮微笑:“若汉室得复兴,亮或能因有功于社稷,位列仙班。若不然…便埋骨青山,守此一方乡土。”

  刘备摇头:“如此,为了孔明,孤也必要匡复汉室,还于旧都了。”

  诸葛亮含笑执扇一揖:“多谢主公。”

  “……”刘备此时方反应过来,他虽没直接答应不灭吴只取回荆州。可此时被诸葛亮几句言语套下来,至此已然是君无戏言不可反悔了。大事就这么定下来,如往常一样,自己领兵出征,而孔明会在后给他足食足兵,使他无后顾之忧,然后迎他凯旋。眼见诸葛亮眉宇间愁云散尽,笑意朗朗,刘备也觉心中悲痛稍解,笑道:“你就别回去了,让他们把事情送到这里来办吧。今晚也睡这儿。”

  诸葛亮笑道:“亮要先回去告诉孝直,让他放心。晚些再来陪主公。”

  刘备哭笑不得:“…怕是你去了晚上也不回来了!”

  “哦,若是如此…随时欢迎主公前来。”诸葛亮狡黠一笑:“我二人必扫榻相陪。”他一面说一面走,立刻就逃得远了。

  “……”跑得那么快,还怕孤强留着你不让走不成?刘备终是撑不住笑出来,对着诸葛亮背后喊:“若不回来,孤便要拿人了!”

  2. 不谏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古诗。长歌行》

  赵云已在寝殿外跪了一个时辰。他抬眼看着殿内,不知道诸葛亮在里面陪了陛下多久。

  半年前关羽遇害的消息传来,他还可以听见刘备饮泣之声。三个月前法正病亡,刘备垂泣三日。可眼下张飞死讯已至,刘备不过怔然一声:“噫!飞死矣。”

  然后便是一片寂静。刘备一滴眼泪也没再落下。平日温厚如一团暖炭的人,瞬间罩上一层冰霜…不,是由里至外,整个结成了冰。还不是川中冬日的细霜薄冰,而是在北方暴雪后才能得见的三尺封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