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玄亮同人)白帝春深_作者:艾草(20)

2018-02-15 艾草

  马良轻手轻脚走进去,坐在一旁几案边替诸葛亮校看了几本簿书。丞相桌上那些他却不敢动,怕一碰惊醒了诸葛亮。眼下左右无事,他又去取下壁上挂着的琴。就着午后柔和阳光,摇曳树影,庸懒鸟语,手抚琴弦,弹的却是一曲《棠棣》:

  棠棣之华,鄂不韡韡。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脊令在原,兄弟急难。

  每有良朋,况也永叹…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

  每有良朋,烝也无戎…

  马良一面弹奏,一面望着熟睡的诸葛亮。尊兄啊…良这一去,若大军进克,我将自请入武陵招纳五溪蛮。届时对上了亦驻守荆州前线的诸葛子瑜…良又要为公忘私,不念与你旧情了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别人家百姓平日兄弟口角,可危难时又同心协力,共抗外侮。但我们兄弟始终好合,却是为什么总要为了大义而弃私情,彼此刀兵相见呢?

  他弹着弹着,心中悲叹,想起了少年时候在襄阳,初识诸葛亮。那时他只有十二岁,诸葛亮十八岁。两人因求学相识,虽年龄相差不小,却极为投契。诸葛亮待他如弟,马良当时便已崇敬诸葛亮之才。两人同学数月后,到了农忙时节,诸葛亮不能老往城里跑。马良想念他,就偷空跑去隆中。世家子弟,看过稻田,没犁过地。甚至也不曾在田垄间奔跑嬉戏。看见了当真躬耕垄亩的诸葛亮,犹豫片刻,一挽袖子,下田去帮诸葛亮扶犁。一大一小,边犁地边从春秋大义论到战国策里的王霸纵横,一会儿又唱起管仲作的歌来。直把一旁前来送饭的黄氏逗得笑不拢嘴。路途遥远,马良借宿诸葛亮家中,一玩十来天,到了插秧时候。可怜马良还是个半大不小的孩子,又是世家子弟,哪习惯做这些,不小心滑一跤摔水田里,惹得诸葛亮哈哈大笑,俯身拉他起来。却已弄得一身泥污……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兄弟既翕,和乐且湛…

  星移物换,谁知晃眼二十载,昔日田垄间的大哥哥,没落的世家子弟,今日已是羽扇纶巾的大汉丞相。而他自己从一个老跟在诸葛身后的小孩子,至今日与他同立于庙堂,官位高居侍中。刘备与他二人谈及此,笑道:“朕当年也不过帐下一扛旗小兵呢?”一句话惹得大家都笑了。

  说起尊兄与陛下…唉!他不禁想起月前于宫中自请入武陵招抚五溪蛮的时候,赵云黄权二人正争为先锋。刘备诸葛二人说到最后竟也争辩起来:

  刘备当时道:“他们两个都在争,你给他们哪个当先锋都让另外一个心中不痛快啊!”

  诸葛亮摇头:“他们二人岂会在乎这些!陛下就是让他们同为先锋也无不可!”

  刘备摇头:“此仇必得朕亲自来报。况朕为先锋,可激励士气。更可令手下将领有机会争先立功,无不思领军奋进。”

  诸葛亮急道:“陛下安能如此轻率,亲临阵前!”

  “朕这不是轻率!朕把他二人调去前线,谁来防守江北与江州?江北曹丕虎视眈眈,江州为入川心腹要地,你在成都,鞭长莫及,如何防守!”

  “……”

  只听刘备道:“朕意已决,子龙督江州,公衡督江北诸军。孔明就别操心了。”

  马良于一旁,心中默默叹息。他们君臣二人彼此为对方着想,如此决议怕是怎样都不妥啊…如果张将军,黄老将军,或者马孟起尚在,又何需争论难决至此…

  他于抚琴之时不觉走神,忽听得耳旁一声低笑:“季常莫非在给吾抚琴镇梦。”

  “……”琴声嘎然而止。诸葛亮不知何时醒来,又行走无声,悄悄绕来他背后。而他专注弹琴,又于琴音中走了神,竟尔没有发觉。好半刻才憋出一句:“…尊兄吓了我一跳。”

  诸葛亮摇头:“季常本是好意,可你心绪不宁,将忧思带入琴中,害得我也跟着做噩梦。下次给人镇梦,还是奏《镇魂调》的好。”

  马良笑了出来:“良没有尊兄作《沧海龙吟》的气魄,别提那高妙难弹的《镇魂调》?别说良,就是尊兄自己,翻来覆去,弹的只是那两首《高山》《流水》,怕也记不得别的曲子。”

  “这话不对。”诸葛亮笑道:“忙得焦头烂额,几个月没有碰琴。这琴必然寂寞已久。今得季常一顾,是其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