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异与张昭对看一眼,都沉默不答。孙权不禁叹了一口气。见侍卫捧了蜀军连弩上来,便命李异当场把它拆开来看,好尽速仿制。不料李异研究片刻,表示打不开,要用剑砍。张昭恐砍坏了连弩,忙止住了他,命传能工巧将来。那匠人过来,好不容易费了半炷香时间拆开连弩,却听砰地一声,那连弩竟从内部粉碎,四散断落,木屑纷飞。
“……”孙权与张昭,李异面面相觑。背后皆是升起几分凉意。孙权彷佛可以看见诸葛亮羽扇轻摇,对着他笑:“亮怎能让将军参透这机弩奥秘。”
“诸-葛-孔-明!!”孙权一个字一个字咬牙,捡起案上砚台用力摔在地上,但听砚石与地面相碰发出清脆声响,他心中却没有丝毫解气。再怎么摔,能把这砚台摔到诸葛亮脸上么!
* * *
早在刘备称帝之前,他曾这样问过他的军师将军:“孔明啊,江东水师之锐,天下知名,孤应该如何取胜呢?”
成都的春日鸟语花香,阳光遍洒。彷佛阴霾已经散尽。诸葛亮微笑:“请大王宽心吧!亮既然答允了大王东征,必是觉得我军有七分胜算。”
“竟有七分。”刘备笑道:“好!孔明水战,步战,马战,车战,各尽其妙。今日让孤看看你的水战吧!”
诸葛亮笑而不答,只命人去唤西曹掾刘巴。待得刘巴来到,他才继续道:“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胜,避实而击虚。”说罢笑望刘备。
刘备笑道:“孔明告诉过孤,为将者,不可不识虚实。吴人水军强盛,天下知名,弱点何在?孤也在烦恼如何胜之?但孤的水啊,你一定能找出他们的弱点来。”
诸葛亮笑道:“既然亮是水,那就不能不知水性了。吴人水军悍战,却有两大弱点。其一,东吴楼船为主要指挥战舰,可载三千人。然楼船结构却有着致命缺陷。其二,吴人新占领荆州,怕是不知晓三峡的水性。”
刘备问:“楼船体型巨大,甚是坚固,上载抛石车,威不可当,竟也有结构缺陷?”
诸葛亮从容而答:“古之楼船,高十余丈。已是过高,致使重心上移,若遇大风浪,便摇晃不稳,故只适于沿海与内河水战。而孙权竟然造出五层楼高的楼船。五层楼船,看上去外观巍峨威武,船上列矛戈,树旗帜,戒备森严,攻守得力,宛如水上堡垒。在吴地宽阔江面,风平浪静,自然好航行。然三峡水性湍急,楼船怕是不能稳稳航行。且三峡长江九拐八弯,弯道中环流汹涌,容易造成大船翻覆而小船相对安稳的情况。”
“大船比小船安稳,众所周知。这弯道中的水性竟如此特别,能令大船翻覆而小船无恙?”刘备奇道。
“是。”诸葛亮道:“此便是三峡中弯道水性,亦称环流。古人有云:‘孔子观于吕梁,悬水四十仞,环流九十里。’常人不知,往往行驶之时不懂此理,导致船只翻覆,人众溺水。便道暗流中藏有水鬼。殊不知由于汹涌江水与蜿蜒两岸相撞,水流方向交错,成环流暗潮,水性不同于一般江流。飞沙堰地处弯道,李冰即观水性,以“凹岸引水,凸岸排沙”的方法建造了飞沙堰。”
刘备恍然:“弯道环流之法,不只用于治水,亦可用于水战!非通晓天文地纪,阴阳五行之良将不能为之!”
诸葛亮笑起来:“…且说弯道中水流既然不同于一般江流,故影响船只航行稳定的就不是船之轻重大小,而是其重心。于船上建楼,重心自然上移。何况是五层楼船?昔年孙权命董袭督五楼船往濡须口,不料风暴骤起,五楼船全部沉没。孙权不省此事,以为只是偶然意外。今日亮便要令此事重演于三峡弯道上!”
刘备激动之下拍案起身:“我的孔明观天文,明地利,更晓水性,长于巧思。致以锋锐闻名之吴人水师,遇上你也该一筹莫展!孔明!告诉我!你想怎么做?”
刘巴笑道:“军师这一番布局谋划,莫非就是孙子所说: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张弩,节如机发。”
诸葛亮含笑点头:“子初真知我心也。”
刘巴接着道:“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