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玄亮同人)白帝春深_作者:艾草(38)

2018-02-15 艾草

  诸葛亮转而将尚书令之手交到皇帝手中,含笑道:“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亮祝愿陛下与子初旗开得胜,早日归来。”

  “夫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军队不可能永远强盛,永远无敌。当它的兵势走到最高点的时候,必然反向而行。此时高明的对手,就会运用谋略,加速其衰弱。望陛下戒之慎之。”诸葛亮神色凝重,一字一句嘱咐着刘备。

  “丞相之言,朕谨记了。”

  * * *

  “屈原有贤姊,闻原放逐,亦来归,因名曰姊归。”

  关于屈原的故事总带着几分诗意的浪漫。然而此刻的吴军怕是无心情作此悠然感慨。东吴水军自败溃巫峡,退至三峡峡口的秭归县,借长江天险,沿水陆设防。汉军顺流而下,一路追击至秭归的茅坪镇。

  长江的江流在此放慢了脚步,江面也渐宽阔起来。两岸陡峭的山崖变作起伏的丘陵,山势渐渐舒缓。茅坪镇背依山丘,面临长江,上扼巴蜀,下控宜沙。战略地位十分关键。陆逊倘若守不住秭归,便只剩夷陵可以固守。若再失夷陵,江东门户大开,当是无险可守,坐待亡国了。

  东吴水师吃了一个败仗,军心动摇,若再交战当是难以取胜。而茅坪镇无城池可守,陆逊只得率陆军应战,陈兵列阵,与汉军对峙于秭归。

  旌旗猎猎,玄甲耀日,数万虎狼之师呈方阵相对。两军阵前,主帅通常会派出使者,于阵前对话,再决定开战或退兵。刘备失其股肱,荆州被夺,自是怨愤已深,然犹守君子之礼,应陆逊之请求,亲自来到阵前。

  于是,陆逊惊讶地看见,汉帝出征,并不搞帝王仪仗,羽葆华盖,前后鼓吹那一番排场。刘备此次出师,一如以往。只有旌旗较之前稍华丽些。这位于马上征战一生,年已六十的大汉天子,立于车上,手按佩剑,仍有英雄之姿,顾盼生威,由御者载至阵前。

  陆逊怔然凝视了刘备片刻,他不得不承认,即便相隔甚远,他也能感受到这位人主兼统帅的雄健弘毅。这位汉天子亦不折不扣是一个勇武果敢兼备的将军。他向来以为,刘备不过是一个狡猾的老兵,善于收买人心。而今见了真人,他也有那么一瞬间为这位帝王的雄姿杰出所折服。然而他心底也清楚得很,刘备此时早恨不得将他千刀万剐。于是他高声问:“陛下九五之尊,何必亲临阵前,大兴士众,犯我疆界?”

  “朕遭家不幸,虽登九五之位,未能扶保汉室,致使先帝流离不知生死,天下百姓困于豺狼之吻,心实惭愧。况荆州之地,本非东吴所有。而是我众多大汉士卒之故乡。朕是以不得不亲率三军,来复故国。”刘备朗声道。

  话虽平淡,说得却极是厉害。字字激励着汉军每一位士卒之心。陆逊不料刘备如此冷静答对,一时竟无言以对。只听刘备缓缓一字一句道:“足下之身世,朕素有耳闻。尔父母早丧,由祖父卢江太守陆康抚养成人。想陆太守少举茂才,即有义烈之名。仕为县令,则树立恩信为方法,百姓悦之。入为议郎,则规谏孝灵皇帝,莫为铸造铜人而陷民于贫苦。便为奸佞所谗而遭贬抑,亦不改其节,终拜为忠义将军。袁术叛逆不仁,陆太守闭门不与之来往,整修备战。袁术大怒,遂派孙伯符攻之,将庐江城池层层包围。”

  “陆太守率军固守,手下士兵有休沐在外者,闻讯皆返庐江,乘夜越城,回来帮助守卫。陆太守年事已高,坚守孤城二年,忧劳而逝,城陷之时,陆家宗族百余人,逢此战乱饥荒,死丧大半。朝廷念陆太守之气节,拜其子陆俊为郎中。”

  汉军士卒多有不知陆逊故事者,听刘备这一番绘声绘影的描述,都觉惊心动魄,更增敌忾之心。刘备一口气说罢,望着陆逊,冷然道:“陆家世受国恩,素有忠烈之名。朝廷亦未曾亏待于汝。今汝何以不思祖父忠义之名,兴乱横夺大汉疆土,阻我义兵北上,以奖王室?复又不念尔祖为政之仁德,乃欺我大汉五溪子民以暴!孙策诛尔宗族,而足下乃认贼作父,贪图富贵,娶其女为妻。非但为汉之乱臣,亦为陆氏家族之叛逆!莫非以为身为吴主宗室,便可塞天下悠悠之口?!”

  疆场上一片静默。惟有秋末冬初的飒飒寒风吹动旌旗之声响。原野之间风声鹤唳,遍布肃杀之气。虽两军尚未开战,刘备字字句句却有如千支利箭,激励着汉军士气,也挫动着敌方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