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带着两个羽林郎,千里奔袭,万一被吴人抓住了送给孙权,季常就受得起吗?!”刘备怒道。
“请陛下放心。”刘巴道:“季常不会有事。陛下方才已经帮了他许多。以季常之能,陛下还信不过他?”
“我怎么…”刘备气得正要回嘴,又见刘巴病中形容疲倦,脸色灰败,他心中一疼,终究不忍再责问他。又想刘巴贵为尚书令,却愿意为了侍中甘受皇帝责备。可心中终是担忧,便低声问:“你给朕说说,他怎么能没事。朕又怎么帮他了。”
“季常此计,首在以情打动诸葛子瑜,使其放松戒备,带着他假道南通武陵,以行假途灭虢之计。陛下方才险些要了诸葛子瑜的命,又扭伤了他手腕。而季常性情温柔,善抚人心,陛下此举便使得季常之计能更好的施展。若骗得过诸葛子瑜,这计谋就成功了一半。届时季常弄来吴国通行关文,入武陵自是易如反掌。”
“……”刘备怔然。
刘巴又道:“臣方才看着陛下之举,心下便窃喜。不想陛下与季常心有灵犀,季常虽未与陛下言说他的计划,但陛下无意中已是帮了他一个大忙。 "
刘备急得在帐内踱步,绕了一个又一个圈子,又来到他面前,注视着他的眼睛,焦虑地问:“季常真能无事?”
“臣愿以性命担保。”
“……”刘备一时无言以对。子初季常的谋略自是高出他数倍。刘巴说得肯定,那马良必然会平安抵达武陵。可只带两个侍卫…凭着他武人的直觉,就是觉得不妥。他不禁回想起昨晚季常怎么说也只说去了武陵之后该如何招抚五溪蛮,如何领军出桂阳,零陵,然后直捣长沙。可当自己问起他怎么率军入武陵时,他却笑而不言。刘备其时没有多想。现在回想起来,马良当时望着他的目光中比平日更多了几番流连,甚至有几分诀别前的依依不舍…原来竟然是为了今日的不告而别!…季常!你为了我与三军甘冒此大险,朕当如何承受你此情此义!
* * *
马良与诸葛瑾并肩坐在车上,双手交握,笑而注视对方。彷佛要把阔别十年未曾相见的,都在这短短几个时辰内看足了。最后诸葛瑾终于笑道:“季常,你眉毛全都白了。幸好头上尚未生白发。我记得季常今年,才只三十五岁。”
马良笑道:“兄长,你老啦。可生出了好多白发!”
诸葛瑾笑骂了一声放肆。两人都笑了起来。末了诸葛瑾叹道:“年已半百,安能不老。”
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大抵如此。可以相逢一笑成知交,也可以成日对面不投机。当年诸葛亮在荆州与马良同窗共学时,诸葛瑾在江东,每得了休沐假期,就往荆州去探望弟妹。虽是大半年才得见一次,可自从小小的马良在隆中草庐外一头撞入诸葛瑾怀中,误认他为自家兄长开始,两人就结下了不解之缘。每逢诸葛瑾到了隆中,马良必定也要过来,缠他缠得没完没了。弄得最后诸葛瑾倒是陪着他的时间比较多。年方十三岁的马良拉着诸葛大哥满襄阳城的逛,说个不停,告诉给他襄阳城各处风景名胜,故事传奇。其中不少江湖逸事,是诸葛瑾都没听过的。他不禁心想,这个孩子到底读进了多少书,怎尽把时间花在收集这些民间逸闻上了。
于是诸葛瑾存着考较这孩子的心,拿经典问他。马良倒也一一答来,只是细节之处均不深究,答不上来还一撇嘴:“读那么详细有什么用?咬文嚼字,与兴邦立国毫无关系!”
…所以就把时间花在市井逸闻,神怪传说上了?诸葛瑾哭笑不得。小马良这口气完全就是从诸葛亮那儿学来的。敢情都是自家二弟带坏了这孩子!
大街小巷走着走着,不觉有哪里不对。脂粉香气扑面而来,笙管丝竹声声入耳。当真是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马良竟把他带来秦楼楚馆,烟花之地了。小小的少年还兀自言道:“听说京城有章台路,丝竹管弦,盛极一时。兄长一定去过,可能给良说说那里的盛况?”
“……”
见诸葛瑾不言语,小马良又自己唱了起来:“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两鬟何窈窕,一世良所无…”
“一鬟五百万~两鬟千万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