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朝的时候,皇帝在文武百官面前狠狠地夸赞了贾赦一番,说什么为君分忧,忠君之事,深明大义,这是你们应该学习的榜样。聪明的人自然明白皇帝的意思,回到家赶紧看看自家有没有借钱,借了多少钱,毕竟有些年头了,有些家里老一辈的已经不在了,没借的松了一口气,借过的赶紧想法子凑够了送去户部好把借条拿回来。
也有些想等等观望观望的人,这些大多是些老勋贵世家,借的银子多,家里又没顶事的年轻一辈人,钱还了是要伤筋动骨的,就想着能拖一时是一时,再联名上书死咬着没钱,法不责众不是,想来皇帝也是没有办法。
第一批还钱的人皇帝还是比较满意的,日后用人也着重从这些人家里挑能干的,本来有些人家都没有什么出头的机会,这下还了钱反而为下一代挣了个好前程,自是欢喜异常,有了前程那些身外之物随时可以挣回来,这下一开始对贾赦出头鸟的行为有埋怨的甚至开始感谢贾赦了,觉得贾赦深谋远虑,值得结交,无形中贾赦官场上的人脉好了不止一星半点,以至于贾赦后来开始上朝后发现很多人对自己很和善,还以为是自己的人格魅力呢,暗自得意了很久。
至于这些观望的,皇帝很是失望,以前是觉得这些老勋贵世家是在慢慢没落腐朽了,没想到竟然这么严重,连个眼光长远的当家人都没有,不衰落才怪,暗示都这么明显了,一个个还是倚老卖老、装聋作哑的,那以后就不要怪帝王无情了。表功的机会放在眼前都不知道抓住,还能有什么出息。等后来这群人回过味来,再火急火燎去还银子的时候,已经晚了。
徐大人最近心情好呀,走路都带风,每天都有人来还钱,张家10万两,李家5万两,王家30万两的,户部上下能出动的人全都出动了,就为了点银子入库,等第一批还钱的人结束,国库已经被填满了一大半,军需有了,皇帝想修水利的钱也有了,自己终于暂时不需要为银子发愁,不会每次皇帝问起来都要哭穷,可以睡个安稳觉了,这一切都要感谢贾赦的带头作用,徐大人此时已彻底将贾赦纳入自己的羽翼之下,以后谁想欺负贾赦先问问我徐大人同不同意。
张老太爷最近是既甜蜜又烦闷,那些个聪明的见了张老太爷无不夸赞有个好女婿,夸的张老太爷都快飘到天上去了;那些顽固的每每见到张老太爷都要明里暗里挤兑一番,说什么枪打出头鸟,小心哪一天栽了,气的老太爷吹胡子瞪眼。不过张老太爷此时准备退下来了,难得不跟他们计较,看准了皇帝心情好的一天,递了奏折说自己年纪大了,身体不好,想归隐了,朝堂该交给年轻的一代人了,皇帝自是满意,象征性的挽留了一下,看其去意已决,又是加封帝师,赐大学士,还有各种赏赐,真真是荣归故里。
皇帝看到张老太爷这么主动,对比那些还在朝堂上倚老卖老不肯主动辞官的老臣,简直好的不能再好了,尤其看到张家三个儿子也俱是能干的,直接升官的升官,调职的调职,全部安插在重要的位置,张家老大甚至被命为太子的老师。
此时的太子还是个不到10岁的小屁孩,还不是日后那个谋逆被处死的可怜人,嫡母早逝,皇帝亲自教养尤为疼爱,而且太子已封,这就是未来的帝王,不存在什么站队问题,张家一家俱是荣耀异常,这表明自己是简在帝心呐,下一代的皇帝都由自己教导,张家再兴旺百年不成问题。
只有贾赦知道了暗暗对皇帝竖中指,自己好不容易抱个大腿,结果这个大腿再过十几年就要被灭了,说不得自己也要被牵连。之前读红楼梦的时候一直奇怪张家怎么沉寂下来的,原来是当了太子师的缘故。
现在圣旨已下无法挽回,唯一的办法就是私下提醒大舅子好好教导太子,不求成为一代明君,只要能守成就行,千万不要成为那个性格暴戾贪花好色,一言不合就谋逆的傻太子,再说太子长成这样,估计离不开有心人的挑唆引导,相信只要往好的方向引导肯定能掰回来。既然张家已经被绑到太子这条大船上,贾赦就愉快地决定争取让傻太子顺利登基,正好自己也不喜欢那个喜欢抄家灭族的四皇子,于是贾赦的人生规划中又多了一个的重任。
☆、被遗忘的迎春出来了
贾赦自还了银子后很是悠闲了几天,本来要接贾琏回来的,结果便宜岳母派人说舍不得再住几天,等到时候启蒙老师给找好了再送回来,这几天在张府就跟着表哥表弟的一起读书,贾琏也是有点乐不思蜀,在张府有同龄的孩子一起玩,回了贾府贾珠元春都不跟自己玩,一个人孤单单的有什么意思。贾赦也是想着贾琏一个人确实孤单,就大方的不提接回来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