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政忙道,“瞧大哥哥说的,您有什么事吩咐就是,若是说个求字,不是让贾政无地自容了嘛。”
“知道你一向忠义厚道。”贾政笑道,“我也不说那些虚的,正经问你。弟妹她,是不是想造船出海?”
怎么这事,让敬大哥知道了!
贾政心里一惊,正想开口分辨,就听见贾敬自信说着,“你也不用瞒我,要知道早些年,咱们贾家就是在姑苏一带监造海舫、修理海塘的,总有些人脉关系,这修船造船里的行当,我这个贾家族长,还是清楚的。”
作者有话要说: 我可以用一句话就结束朝廷海禁风波吗?我觉得大家都能明白!
——总是想偷懒的鱼眼巴巴望着。
第173章 逃犯
既然已经知道了, 贾政也就老实拱手承认,“没想到这样的事还是惊动了大哥哥, 实在是贾政无用。看小说到”堂堂中国,就只放了广州港一个港口, 也只是为了稳定当地局面, 夫人暗自营造出海大船,从小里提,可以说是不守规矩,往大里讲,就是有违政令,朝廷一直“严华夷之大防”,要是没得到皇上的恩准, 就是贾政也不敢松口让夫人放开胆子修建海船, 可这一切都只能偷偷着私底下暗自办理, 就连大哥老太太都瞒着, 不料却让大哥哥知道了。
贾敬哈哈一笑,“你不必惊慌,除了我, 只怕也没几个人能猜得出来。”宁国公的后人, 自己挣下进士功名的贾敬,又岂真是无能之辈, 只是先皇在世之时,一直还防着他们这些异姓王跟旧国公功臣们,给些表面上的荣誉实则是冷着的, 他纵有抱负也是无奈,看着珍儿也就没再严格要求,想着纵是无才,就让他逍遥一世也罢了,没能想着,还是他过于娇纵,差点儿就让他真正了个浪荡子,更没料到时移事易,贾家居然还有翻身的这一天。
他来找贾政,也不是说要胁他什么,而是想着,让他能带带蓉哥儿,珍儿已经这样了,好歹算是孝顺,又知情识趣,家中事务也算是打理得妥当,有他在一时,也能拘着这个牛头一日,可孙子贾蓉年龄小尚可栽培,若是别的倒还罢了,既然是重回修船海舫,那他必然要插一脚了!
“在这方面,只怕你懂得还没我知道的呢!一家不说两家话,你到底有什么计划,还是一一道来,同心同筹!”
贾政略想一下,也就大胆将夫人想参与海外贸易的计划托出。
“想的太美,朝廷早有对外行商的十三牙行,你这一出,必定会惹恼他们的。”贾敬皱眉道,“他们在那边也是经营了上百年的,你们先来乍到的,一上去就要分他们的利,岂会与你们干休呢?”
“这个,还请大哥哥附耳过来。”贾政探出身子在贾敬耳边细细说明了,兹事体大,谋事须密。
秦状看着前面有一行拿着锄头镰刀的农民,就先放缓了脚,虽没回头还是低声道,“兄弟们,这回机会来了,都警醒着些。”
“知道了,大哥。”
还有十来步的距离,秦状装着了悟过来的样子,从怀里掏出些钱来数清了,自己先把背上的货担子放下,就小跑着来到这些村民跟前,双手把钱送上。
“这几位大哥,大哥们好,你们是来要过路钱吧,这些就是我们五个兄弟的了。请你们收好。”秦状一壁拿右手比划着五,一壁把钱举到那些人跟前。
东凤村村民黎山拿着手上的25个铜钱。有些莫名其妙的回到自己的村长跟前。
“村长,我看他们不像是来惹事的。您看,他倒是给我们钱,难道他把我们当成劫道的啦?”
已经有七十八岁高龄的老黎人黎湖轻咳了一声,“哦,南头的村长告诉我说,这些人有些鬼鬼祟祟的,在村子里走来走去、问东问西,觉得他们不是好人。阿山,你怎么看?”
“村长阿爷,我看嘛?我倒觉得他们长得都挺正经的,而且其中一个人背的东西,是货担子呀。上面还有些拨浪鼓,小花鼓之类的,我看他们好像是走商的小货贩。”黎山是个好猎手,练得一双利眼。
既然有货?那倒是难得了,虽说大家也能顺着水去那香山寨里去赶集,到底难得,毕竟山徒路远的,“那你把他们都弄过来,我们仔细问问。”
有人提醒道,“村长,他们好像听不懂我们在说什么,那人刚才比划半天,咱们也没听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