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毫不掩饰的不屑,让激情昂然的黄英童都忘了词,顾不得是在朝堂之上,也狠狠得回瞪了回去,心中恨骂着,这贾政是有什么毛病了,居然一反谦恭常态,朝着他瞪起眼睛来了。啊哈,混蛋小子。
也算是他反应机变,只顿了一下,明白还有皇上与众臣在此,仍然长谈道,“就算是要进行洋货交易,广东本有13行会,这已经足够了,何必还要再开港口?还有……”又是一番封闭起来更好的老生常谈。
觉得皇上应该已经听够了,贾政上前一步,颇有些无礼得打断了黄英童的话,“说到这里,我敢问一声黄大人?”贾政板起脸来,天生的仪容让他正气感倍增,“难道十三行会,这些人不是商会吗?港□□易之事,我们□□堂堂官员难道还比不过商人嘛!”
这种大帽子要是扣实了,简直是跟满堂文武做对,“你你根本是强词夺理!我根本不是这样的意思!”
“既然这样,黄大人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了反对而反对吗?”贾政几乎下意识就反问着。
“你,贾政,你看清楚了,这里是大明宫的英武大殿,皇上万岁在此,岂容你大放厥词,胡搅蛮缠。”
贾政步步紧逼着,“也不知道是谁在胡搅蛮缠。皇上问政,我等大臣就应该以政事为要,理智分析,客观解决,而你呢?一会儿说东,一会儿说西的。”
黄英童气得火冒三丈,简直把口水都要喷在贾政的脸上怒斥道,“你不过是后进小辈,有什么德性敢来说我!”
“我贾政敢说问心无愧,你敢吗?至今仍让子侄在外游荡,强娶民女的不就是你吗?竟还敢在这正大光明匾下,斥责别人!敢问你又是何德何能啊。”多亏二舅哥是京城节度使啊,这些小道消息简直是不用太多。只是官场禁忌,不可随便轻易动用罢了。贾政朝着皇上拱手道,“我贾政,世代簪缨,忠心报国,为皇命者,不敢有违,你的名徒连我打下的局面都维持不好,还敢在这里出言不逊?皇上要干什么,有什么确实利弊就简洁明白得呈报,什么规矩祖宗,要论祖宗,谁能比得过皇上?大家都是同朝为官,论政不可诛心!还不给我速速退下!”
“你,你……”黄英童被贾政流激得什么都忘了,要是王桂枝在场,只怕会说这怕是要脑溢血了。
延载帝听着挺过瘾得,没想到贾政的辩才也不错啊,他挥了挥手,自有人把黄英童搀扶下去,定会让太医好生照顾医治,绝对不会让他真气死或者做出什么过激的事。
“好了,贾政退下。”
贾政顺从得点头弓身退下,“臣有罪,请圣上责罚。”
“下了朝,你好生送些黄莲及上好的银耳给黄大人赔礼。”延载帝见贾政愿意自担风险,自然也以信任相报,怎么会真罚他呢。
作者有话要说: 我真机智,本来以为写不下去了~哈哈哈,差点儿就又没更新了。
大家晚安,明天见~
爱你们~
第175章 商量
下了朝, 贾政只身退出,无人敢随, 显然他方才已然是惹了众怒。但这有什么办法呢?谁让现在情况已经是这样,既然要做那不如干到底。要是总是畏首畏尾, 左顾右盼的, 反而不美。再说他已经投向了皇上,要做他手底下的鹰犬行事,也宁愿有个孤臣傲独之名。之前贾家都是韬光养晦,只敢暗里结交些名士能臣,只想着多结些助手,能保住家族基业,如今事态已变, 再行这法已然不妥。
贾政不单是因为从皇上那里讨得了明旨, 与皇上自有默契, 而是心中也越发相信夫人的能力。就看她前几日能从老王爷那里, 拿回契约书,就知道她那边已经成了大半,哪怕是这次13行会要跟她作对……只怕也敌不过夫人!
不仅是因为夫人背后站着他跟老王爷这等皇亲功勋之辈, 还有着如意会, 更有通达物流等由她几年来辛劳培养而成的各色人才。实在是难得她怎么想的,居然有这样的章法与制度起来, 只看最新从两广陆续传回来的,已经详尽到各村县的地图,里面包含了每村每镇每县的人口、畜牲及田舍, 大小山川河流等,甚至还有一些主权及富户人士都一一标注。这种资料,只怕就连当地的一些县令也未能拿出,如此知己知彼,何愁不能大胜也。
他有夫人相助,比之刘备有了诸葛亮,可安枕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