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出来了,千方百计想为我引见贵人。”薛逊嘲讽道:“没有我们薛家参与,也敢称金陵商会,还扯了海外诸国做大旗,真是恨不得薛家倒再快些呢!”
薛逊狠狠捶了桌子,原身和陆有为也是从小一起长大的交情,如今第一个来薛家落井下石,果然商人重利,没有什么比利益更重要的了。
“主子不是早有预料吗,如今何以不平。”牛先生冷声道。
薛逊渐渐冷静下来,是啊,自己也在以最大的恶意揣测别人,半斤八两而已。
“那依先生所见,薛家当如何?那原计划行事吗?”薛逊问道。
他们的原计划是让商人无序进入市场,此时并没有土地限购令,只要有钱,就能买到土地,到时候大量的土地兼并,是商人最意看到的,那么没了土地的剩余劳动力越多越好,收到商行麾下做工,甚至直接签了卖身契,再好不过的买卖。没有薛家和通政司镇着,资本的逐利性是砍头都吓不住的。
而今,有他国商人参与进来,一不小心就有卖过的嫌疑,薛逊是想要回薛家的地位,可从未想过做卖国贼。
“主子想如何做呢?古往今来,上数青史留名的商人,只推范蠡、吕不韦罢了,都是辅佐君王,奇货可居。主子想走这条路吗?”牛先生不回答薛逊的问题,反而问道。
难道商人最大的价值就是在帝王将相的传奇中占据一席之地吗?薛家先祖做的就是这样的生意,太祖没有辜负他的投资,的确庇护了薛家百年三代。而今薛逊又再走祖先的老路,再投靠扶植以为皇子,再等他庇护百年,又把烂摊子留给后代?甚至有可能连百年都等不到,谁知道薛逊扶植的那个人会不会是白眼狼?这不是薛逊想要的。
“难道就不能重现宋之商贾盛世?宋朝南渡之后,以四分之一的土地养活了全国的人口、军队,东京繁华千古流传,靠的全是商贸,难道就不能重现此景吗?”
“重商轻农,才有宋朝为蛮族所趁,中原大地生灵涂炭,继而有太祖揭竿而起。”牛先生摇头失笑道:“都说东京人懒惰,骨头软,商人惯出来的。”按典籍记载,商业的繁盛、服务的兴起,让人养懒了骨头,才使得军队毫无战斗力,三十年乱世由此开启。
“这和商人有什么关系?”薛逊愤忿不平道。
牛先生抬手虚压道:“主子,咱们当前要务还是商会。”不要发散思维了。
“他们想撇开薛家,那就让他们瞧瞧,没有薛家,他们玩儿不转!”薛逊恶狠狠道,刚放了狠话,然后软着口气问道:“先生觉得可行否?”
“全凭主子吩咐。”牛先生捋着胡子道:“就让老夫做一次幕后英雄,为炙手可热的万国商会再添一把火!”
第12章 薛逊列传
三年一度的金陵商行总会就要召开,难得又恰逢九年一度的商会行首推选,更是把商会推向高潮。薛家老爷子已经过世,薛家又眼看着不行了,商会是最逐利不过的,此时轰轰烈烈的场景,又何曾顾忌劳苦功劳尸骨未寒的薛老爷。
此次商会来的人众多,早就说过这不是金陵一省一府的事情,众多小国、藩属、四邻的商人纷纷来参与盛会,不知是谁先叫出了“万国商会”的名号,虽名不副实,但上数百年也未曾有此商行大事,众人纷纷改口,交口称赞此次“万国商会”。
金陵知府早就派了人维护秩序,连统领驻军的将军也借了一批人到街面上维护治安,更有乡绅族老三令五申的宣讲,务必把金陵打造成繁华之都、温柔之乡,给外来的土包子开开眼界,不堕金陵龙兴之地的脸面。
此次商会来参与的人太多,有资格收到请帖的人都住在金陵最古老、最繁华、人气最旺的东大街,住在袁家免费提供的金陵最豪华的客栈中。
此时到了东大街上,早已沸腾起来。有许多当地人不是来买东西、吃饭的,却是来看稀奇的。大街上有花衣银装赛天仙的苗族姑娘,有长头发细辫子、满身名贵皮草的藏家姑娘,还有海外琉球、茜香国人,穿着单薄,好似不怕冷一般,那色彩艳丽的衣裳,走在大街上就是一道风景线。
一片热闹繁华之中,总有些不和谐的音调,一位茜香国人打扮的年轻男子在金铺和掌柜的吵起来了。
茜香国年轻男子在家中估计也是娇惯的,进了金铺四处环视一眼,道;“就这么个小铺子,还敢挂什么百年老店的招牌,我身上一张一票就能买下整家店,中原人真是小家子气。”语气之嚣张,完全没有把这家百年老店放在眼里,而且对柜子上陈列的首饰指指点点,看着有人交易还想中途插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