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立德在官场上很多事情都是韩文一手教导的,对他的性情、思维方式又如何不懂。苦笑道:“老师就这么不看好陛下,您是打算放任学生在这污泥里打滚吗?”
“你不一样,人生一世,谁能为谁担保,你总是最坚定的那一个。”韩文叹息,人总是下意识生活在自己的圈子里,谁能想到江湖人会入朝堂。就像他们这些高官,致仕之后也只会和乡绅官宦人家交往,难道市井人家就过得不快活吗?当然不是,只是习惯了某些日子,就过不惯另一种日子了。而严立德是他见过最坚定的一个,因为他清楚知道自己要什么。江湖朝堂的分别没有让他放弃,文官武将的隔阂没有让他退却,最后,才化劣势为优势一举登上阁老之尊。
自从前些日子,严立德从江湖入手,搬倒了谢迁、焦芳和刘宇之后,韩文就萌生退意。现在刘健也要退了,韩文才下定决心。刘健能做首辅,总比他要看的远些、多些,他都认为此时不该在朝堂打滚,那么他也要急流勇退才是。
这些心思就不必告诉严立德了,韩文只是摆着老师的威风,通知他一声。
严立德无奈,韩文退了,他怎么办,户部尚书是正二品高官,朝制如此,一品多是恩养虚衔,实职最高就是尚书了。若说没有野心,严立德自己都不相信,可他很难登上去啊!不是能力才不足,而是年龄不够。当初先帝点他为侍郎的时候,与朝臣扯了多少皮,他都要避到江湖上。朱厚照登基点人入内阁,他也只能屈居末座,到如今,皇帝大权在握,也没有为他升职的打算。
严立德若想更进一步,此时最好以退未进,外放为官。奈何大明没有总督一职,地方官最高就是四品,严立德若退一步,政敌必定蜂拥而至。大明也没有“不经地方,不入中央”的讲究,没有外放经验并不可耻,反而“清贵”。严立德不赞同这样的说法,他总认为必须有地方履职经验,入内阁后才能更好协调各方。他不是单纯来做官的,一切以自己的利益为准则,他是背后还有一部神秘史书,在为他打分。所以,他的一举一动必须足以成为表率,以身践道,身体力行。
反过来说,若是品级职位不便,新到任的户部尚书也不会信任他。他的老师是前尚书,自己又在户部经营几年,到时候必定有一争。
严立德苦恼,若是韩文退了,他何去何从。
第101章 严立德世家
严立德自己的前途还没思考清楚,就有别人为了前途来求他。
严立德回府,看见客厅上摆了一大堆礼物,披红挂绿的,十分显眼。忙问道:“这是什么,哪家送的?”
钱则羽无奈道:“庆阳伯府送来的,说是庆贺哥儿满月。”
严立德接过礼单一看,丰厚得令人咋舌,笑道:“庆阳伯还真是有远见,咱们儿子二十年后的东西都预备上了。”严立德笑点礼单上的贵重礼品,这明显是送给他的。“礼下于人必有所求,来干什么的?”
“还能为谁,自然是皇后娘娘。”
庆阳伯夏儒乃是皇后娘娘生父,先帝为陛下定下的正宫皇后。自皇帝登基后,夏家水张船高,从一个普通举人,一跃成为帝国高官显贵。直接做了中军都督同知,正一品的朝职,不久,皇帝恩及后妃,又加封庆阳伯。在大明,因为后妃而崛起的家族不胜其数,前有张皇后两个糟心的小舅子做榜样,夏家也不敢太过高调。毕竟自从皇帝继位之后,对两位舅舅不假辞色,皇太后再闹又有何用?外戚本就倚仗帝王恩宠过活,只要皇帝不在意,两位前国舅都无法活得肆意,更何况夏家。夏皇后美貌却无宠,这是举朝皆知的。
夏家在朝臣看来,就是一般外戚,既不像当初寿宁侯兄弟俩那般讨人厌,也没听说有什么贤明德行,京中交往大多不咸不淡,这突然之间厚礼相赠,岂不让人疑窦。
“我能为皇后做什么?夏家也太异想天开了。”严立德笑道,他一个外臣如何插手后宫,尤其是与他没有亲戚关系的后妃。
“唉,娘娘的处境宫里宫外都传遍了,当初大婚之时,陛下担忧先帝身体,未曾同房,后陛下登基,不爱后宫,传言说娘娘至今仍是处子之身。娘娘确实聪慧美貌,侍奉太后至诚至孝,也不知陛下怎么想的。”钱则羽嘟囔道。
“听你这话音,好似对皇后十分推崇?”严立德不解,钱则羽和皇后有什么关联,会为她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