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同人)五行缺钱_作者:简梨(365)

2018-01-25 简梨

  诸葛安人接过杜少卿呈上的诏书,上面要求各州、道、府、县在春耕之前及时下拨“义仓”(青苗钱的变种)利息仍为二分。当年作为领头人的司马光亲自对高太皇太后解释道,青苗法本是利国利民之举,奈何为奸邪小人所用,现在朝廷已经发现了这样的弊端,不再强行配给,官府只向自愿借款的人放贷。

  自愿?诸葛安人麾下什么时候实行过青苗法?这些年这样的诏书何曾送到过他手上。这些地盘都是诸葛安人真刀真枪打下来的,只有他能控制,他熟读经史,难道不知道青苗法的危害。现在不仅是挑衅他,妄图在他的地盘施行“朝廷政策”,还是强行分配!当年制定的政策都让他们咽回去了是吧,摆明了是要挑事啊!

  诸葛安人嗤笑一声,抖了都手上的诏书,道:“拿去烧火。”

  “大帅,可是……”

  “没有可是,在我的地盘儿,没有青苗法这三个字,我倒要瞧瞧,谁敢多问一句!”

  第117章 诸葛安人世家

  这封强行分配青苗配额的诏书,不过是个由头,诸葛安人关心的是谁在背后推波助澜,还有这落款,盖的是御押,后面又还有枢密使曾布的签押,曾布可是铁杆儿新党,青苗法的危害他难道不清楚。诸葛安人不得不猜测,皇帝是不是也忍不住开始试探他了。

  挥退杜少卿,诸葛安人软瘫在椅子上,仰头靠在椅背上,默默想着自己这辈子的野望,他该不该推举端王赵佶为皇?他的确不是一个好皇帝,可连正德皇帝他都能纠正过来,难道还怕一个宋徽宗吗?再说就是有了昏庸的君主,才有他发挥的舞台啊。

  诸葛安人在心中反复说服自己,可他依旧没有下定决心,只因为哲宗。哲宗从未对不起自己,诸葛安人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揣测哲宗,就是为了让自己好受一点儿。仿佛有“是你先背叛的”这个借口,自己所做的一切就顺理成章了。可想着当年哲宗拉着自己的手,依依不舍送了十里,每年都有亲手书写的赐福诏书和书信,诸葛安人心里是知道的,哲宗从来没有变过。

  诸葛安人嗤笑一声,没想到他心中居然还残存着“道德”这种鬼东西。长叹一声,“君心不改,我心不负”,他当年也是发誓要辅佐哲宗做一位中兴之主的啊!若是能见他一面就好了,现在这样诏书是别人的笔迹,他的印鉴也不知是不是在他的掌控中,诸葛安人无法安心。

  也许诸葛安人还真有心想事成的天赋,刚想着要南下面圣,汴京的圣旨就来了,宣镇北军统帅即刻入京。

  太好了,诸葛安人一把抢过圣旨,这上面只有短短三两句话,但绝对是皇帝亲笔。诸葛安人安排大营中人招待宣旨天使,自己拿着圣旨和通关令符,一马当先,往汴京而去。

  “大将军,大将军……”来宣旨的是枢密副承旨杨忠恕,喊都喊不住,诸葛安人就带人跑了。在大宋,文官的姿态可比武官高多了,即便枢密副承旨只有七品,可作为宣旨的天使,到哪里不是被人供着,怎么到了他这儿,就只能吃马蹄灰尘了呢?

  可杨忠恕不敢抱怨,或者心里记恨面上也只能赔笑,不说这是在镇北军的地盘,只看诸葛安人和官家的交情,他这个做臣子就不敢放肆。再说,诸葛安人领兵收回了燕云十六州,这是从太祖建国以来,历代君主都盼着的事情,诸葛安人做到了,他在民间声望奇高,不是一个小小枢密副承旨可以抗衡的。

  诸葛安人要即刻启程回京,杨忠恕没办法,长叹一声,只能跟着上马,没有让觐见的外臣自己去的道理。杨忠恕就这样屁股没挨一下,又风尘仆仆赶回汴京。杨忠恕有这样的心是好的,结果还是在半路上就被甩脱了,他这样的文官实在受不了急行军,诸葛安人和麾下将领都是武艺在身,跑起来不眠不休,一天跑五个时辰,除了吃饭、如厕、睡觉,基本都在马上。诸葛安人留两个人照顾杨忠恕,自己快马加鞭,往汴京而去。

  快马加鞭,日夜兼程,从接到圣旨到进入汴京城,诸葛安人只用了三天,没有回神侯府,没有回自己的将军府,更连梳洗都来不及,诸葛安人直接递上了请见的牌子。

  哲宗吓一跳,他是知道文官宣旨的速度的,还计划着十日之后才能见到人,没想到这么快,他赶紧宣人进来。

  诸葛安人一身劲装,黑色披风在身后飞扬,龙行虎步入殿拜倒:“臣镇国大将军诸葛安人参见官家……”